今天是国家公祭日,我们的国家从苦难灾难深重中走来,1942年的战争和灾荒,1960-1963年的饥荒。50-60年代的婴儿潮导致的人口众多,物资不足,我们的长辈们走过了一个物质匮乏、教育等机会被剥夺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这样的经历,让他们本能地对财富对物质有一种想要去抓取的心态。这是非常正常的反应。但是,这一代人还有一个特点是,尽管他们已经有足够的或比较多的财富,但是他们却不愿意在自己身上去消费。他们仍然保持着非常简朴的生活方式。
而对于80后的这代人,有一些却由于50-60年代父母传递的这种“匮乏式养育方式”,也认为自己不配拥有富足的生活。体现在要么对自己有低价值感,不敢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比如更高的职位、更高的收入、更大的客户。要么就疯狂地追求财富,停不下来。
其实,我们如果冷静下来思考,其实财富是一直在流动的。
我因为工作的原因看到过很多人经历过财富的增长,然后又失去财富的过程。这些人最后的结局,可能还不如从来没经历过财富。换句话说,最开始的赚钱,导致他们的贪心,然后借杠杆去投资,最后亏钱。这个过程中,最初的赚钱,就类似一剂毒药,结果是致命的。
财富的来和去,都有其规律。有些财富,就好像运气,是时代的运,不是我们个人的。只是因为我们碰巧站在这个风口,在这棵树下,所以我们就得到了。但是,大势走了,这种财富就跟我们无缘了。这种财富的本质和“守株待兔”里面的农夫捡到一只兔子撞到树桩是一样的。
还有一种反向的“运”,当它来到的时候,作为普通人也很惨,大白话就是会失去财富。比如说,战争。在战争中被抢夺财富是很平常的事情。自然灾害,郑州大水,很多人都损失了财富。
有些财富可能会在某一个家庭停留一代人,但是下一代人就没有了。我第一份工作时遇到一个同事,他的父亲是部队里的领导,但是他就是在工厂里工作,30多岁了做一个普通的工程师。类似这种情况,我后来还遇到过。也就是父亲非常能赚钱,但是儿子很普通,没有展现出那种特别能赚钱的性格特点。
一个勤快的人,即使他没有想去赚多少钱,但是仍然会持续地获得生活资源。不至于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
这种算是工作吧。
一个为别人着想的人,即使遇到难题,也可能会得到大家的帮助。从而容易在事业上获得更大的成功机会。
总的来说,财富的创造有其规律。生产能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提高相应的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让更多的人受益,都会让财富返回来。
这种算是实业吧。
那么投资呢?
投资是用智慧赚钱,个人认为投资成功如果出去运气的成分,根本还是勤奋+能够洞察实业成功的原因。毕竟,投资基本上投的都是实业为主。
那天看见刘永红的女儿刘畅的一个采访,她谈到家族的巨大财富的时候,她会提到自己其实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自己工作赚到的收入,这是她自己的账户,这个账户她是能够比较自由地去运用、消费都没问题。另外一个是家族的财富,以及她作为家族成员之一享有的部分,这部分她更多的把它看成是上帝让你帮忙看管的一笔钱,是一种责任,其实也意味着压力。毕竟,作为企二代往往面对的是强势而成功的企一代们,除了期望还有压力。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用一种更平和的心态面对金钱,处理和金钱的关系,不紧紧抓住,也不推开它。就如同对待一个恋人,我本具足,我做好自己,你愿意来,你就留下。不愿意呆,就离开。而不是像有些缺爱的女生,想要拼命抓住一个男生,最后男生因为压力大,反而离开了。这就是“越想得到而越得不到”。
你做好自己,让金钱待在你身边的时候,能够觉得舒服、自在、有安全感,它就呆着了,它也不想去别的地方。如果它离开了,就像一只猫,也许它想出去流浪一段时间,那么也随意了。这样大家都很舒服。这也是我们和自己相处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