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当某人或机构“承诺”在你完成某件事之后给你一些好处,最后你却没有得到该好处。
举个例子:史玉柱卖“小霸王学习机”给小孩,可是小孩没有钱,所以他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学习机"并送一张学习卡可以把电视当显示器然后练打字和简单的编程,最后家长买单了。可是,小孩的天性是不会去学习的,所以史玉柱又接着卖游戏卡,又赚一笔钱。最终的结果是:史玉柱卖了游戏机给小孩挣了钱,小孩得到了快乐并欺骗了父母,父母付了钱并毁坏了孩子的学习。
再比如上大学,学生努力学习考上了大学,交了学费。一方面,学生并不能自己想学什么知识就学什么知识,而是老师有什么知识就学什么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考试、做课程设计。就如同何帆说的:你去餐馆吃饭,你还没点菜呢,服务员就上菜呢,没人顾得上你的饮食喜好,反正你吃就完了。另一方面,住在宿舍,少部分人想学习,想早睡早起,可是大多数人都是好吃懒做的废物,天天晚睡晚起、叫外卖、打游戏,甚至抽烟。
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你感觉压抑,所有人都会告诉你“大家都是这么过的,知识虽无用但可以拿文凭(就像薛兆丰说的:大学的知识就像传销的商品,学了之后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当老师教给后来的学生);住在宿舍可以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是一段难得的生活经历。”最后,分数是自己考的,专业是自己选的,钱是家人用在你身上的,可是你还不满意,骂老师么? 那么多老师也没有谁特别地和你过不去;骂学校么? 学校是个抽象的集体概念,只存在于人们的共识里。
其实,说到底,大学通知书不就是一张有效期为何年的游乐场的入场券么;大学文凭不就只能证明你在某个地方生活了四年么?
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多数家庭的父母都没有认真地,清醒地思考过这些问题,他们既然不懂,也没时间去教育自己孩子。于是,把孩子放在学校是成本最低、最省心的办法。
很多高手都擅长于在各种群体利益的裂缝中钻空子,就像司马懿给曹操献出的第一计:孙权对“自己和刘备瓜分荆州”的计划不满,让曹操写信给孙权,两方人马夹击关羽,大破敌军。
人生活在各种组织群体当中,现状就是无数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博弈到达的平衡,有利则合,无利则分,不要安于现状,也不要被人洗脑,每天把自己的注意力和体力用在正途上,这一天就没白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