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命的演化
生命的演化9——衰老、疾病和死亡

生命的演化9——衰老、疾病和死亡

作者: 数元 | 来源:发表于2020-05-12 23:11 被阅读0次

    几乎所有的生命都会面临生、老、病、死。生命的本质特征就是自我复制,因此,“生”对于生命而言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生命为什么一定要衰老、得病,甚至死亡呢?

    人类经常用蜉蝣来表示生命的短暂,因为成虫后的蜉蝣生命往往只有数小时,但事实上它的幼虫要经历数周甚至1年的生存期。

    朝生暮死的蜉蝣

    生命的终结并不是唯一的悲剧,在结束生命之前,我们首先会变得衰老,然后往往在病痛中过完最后的时光。就像古希腊的提托诺斯,他的女神爱人虽然帮他求得了不朽之身,却没能避免衰老,最终成为永远的悲剧。

    但是,为什么我们注定要衰老和死亡呢?毕竟,大自然中也存在随着环境的变化,生命和健康被延长到原来的两倍、三倍,甚至四倍的情况。

    比如溪鳟被引入美国加州内华达山脉的寒冷、缺营养的高山湖之后,寿命足足翻了两番,从不到六年变成了二十四年多。

    人类寻找延年益寿的办法历史悠久,最著名的有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寻仙,李世民由于长期服寿丹药而殒命。随着营养卫生条件的改善,医药科学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的确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距离人类所期望的永生还非常遥远。

    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寻找长生不老之药

    为什么生命的演化有时候可以轻易地改变一个物种的寿命,但却让我们难逃最终的命运?死亡为何如此理所当然?它是被早就写入基因而变得命中注定吗?

    要弄明白死亡的真正原因,还是需要回到生命演化之初。

    在30亿年前,大气中还几乎没有氧气,只有在大海中才能找到一些生命的气息。浅水中有许多叠层石,上面布满了细菌,海面上也漂浮着大团大团的蓝细菌,就和现代的藻华几乎一模一样。

    靠着河流带入海中的矿物质,或者是上升洋流从海底输送的营养成分,这些藻群能够维持好几个月;然后在一夜之间,一切都会消失,溶解在海水中,就像今天的藻华一样,会毫无预兆地一夜之间消融殆尽。

    海中森林:莫克兰海沟的大规模藻华现象

    科学家已经发现,细菌群的死亡并非源于“他杀”,而完全是死于“自杀”。每一个蓝细菌的细胞中都包含了一套古老的酶系统,和我们自己细胞里的东西惊人地相似。而这套系统的目的,就是从内部将细胞拆散架。

    细菌为什么要选择自我毁灭?从演化的角度看,一个经历了30亿年自然选择还能保存下来的遗传信息,一定是能够带来某种好处的。

    我们知道,聚集在一起,即便是基因完全相同的细胞,在面临化学成分存在微妙差异的环境时,细胞也会按照不同的方式发育,就像人类社会的专业化分工一样,有的细胞变成了坚固、抗性强的孢子,有的形成了薄而黏的膜。这个过程学名叫“细胞分化”。

    而细胞的死亡正是和这种专业化分工是有关的。

    还记得寄生虫和宿主之间的战争吗?在自然界,两个物种之间的战争导致的军备竞赛非常普遍,而规模最为宏大,战争最为惨烈的即是细菌和病毒之战。

    病毒大战细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争

    我们知道,病毒是唯一没有细胞的生命,但是,它并不是不需要细胞,而只是借用别人的细胞存活。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感染细菌的病毒。为了控制细菌,它演化出了一组毒素—抗毒素模块。毒素可以杀死宿主细菌,抗毒素则可以保护细菌免于死去。

    这是种看似自相矛盾,实则却是相当卑鄙的武器。因为毒素本身是长效的,但抗毒素很快就失效了。被感染的细菌因为同时具有毒素和抗毒素,因此得以存活;但是那些没有被感染的细菌或者是被感染但试图甩掉病毒的细菌,就会对毒素敏感,最终死掉。

    细菌对抗这种武器的办法,最简单的就是把抗毒素的基因整合进自己的基因,从而获得防护。但是,病毒会进化出更加复杂的毒素—抗毒素模块,而细菌也会进一步招降抗毒素。

    这种残酷的军备竞赛很有可能就是死亡蛋白——胱天蛋白酶,最初演化出来的方式。这种酶就是导致细胞自杀的罪魁祸首。

    自然界的军备竞赛正是生命演化的原始动力

    但是,细菌为什么要这么干,自杀对它来说究竟有什么好处呢?这就要回到海面上那成团的细菌群,这些细菌群的基因基本一致,但由于细胞分化,一部分最强壮的细胞将发育成顽强的孢子。

    由于环境变化,一旦出现可能导致整个菌群团灭的情况,细菌就会启动细胞的程序化死亡机制,通过大面积的死亡来保护少量的孢子度过危机,为下一次的繁荣埋下种子。这可能就是死亡带来的好处。

    多细胞生物也遵循了同样的逻辑,而且力度更大。因为它们的细胞拥有完全一致的基因,因而命运连接得更加紧密。

    细胞分化导致了专业化分工,就像一颗果实,有的细胞分化成种子,而其他的细胞则变成了果肉。德国演化生物学家魏斯曼把前者称为种质细胞,后者称为体质细胞。

    种质细胞承担起了传播基因的重任,而体质细胞就是为了服务于这一目的而随时准备牺牲自己。

    但是,细胞的死亡和整个生物体的死亡还是有巨大的差异。在多细胞生物的体内,许多细胞死去的同时,也有许多细胞新生,两者经常会达到一种平衡。但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最终会全部死去呢?

    毕竟,我们还有一个例外——某些水螅,它们实际上是永生的。细胞死去又被替换,并且两者达到了一种长期的平衡,就像一条河流,水一直在流动,但永不枯竭。

    水螅:永不凋落的生命之花

    然而,其他生命却无法像水螅一样保持长久的平衡。多一点“生”就会像癌症一样疯长,多一点“死”就会出现衰败、退化。而我们人类则同时遭受了这两种疾病的折磨——癌症和退行性疾病。而且似乎只有人类才会经历这种衰老所带来的病痛。

    这不仅仅是运气差而已,对于大多数生物而言,衰老和死亡是必经之途,它是生命演化的主动选择。

    多细胞生物在它短暂的一生中,体内的细胞会经历大量的生死更替,而细胞每更新一次,基因就会复制一次,每复制一次,就会产生一定的差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错会不断地积累,直致产生致命的错误。

    但是,这种能够产生致命错误的基因为什么没有被自然选择淘汰呢?这一方面是因为,只要时间足够长,这种差错的积累迟早会出现问题。

    另一方面是因为,每一个物种都有一个统计学上最可能的生命期限,这取决于个体的大小、代谢速率、天敌、有没有翅膀等等。

    对于那些需要积累差错导致的问题基因,如果出现在统计学生命期限以外,自然选择对其就不能发挥任何作用了。

    人类的幸运或者不幸正是在于,人类通过努力延长了统计学的生命期限,从而使得那些本来不会出现的错误基因有时间可以展现它们的存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的演化9——衰老、疾病和死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uc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