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叶德卫:实践A-STEM:对区域教育创新的思考

叶德卫:实践A-STEM:对区域教育创新的思考

作者: 吴向东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12-30 11:12 被阅读0次

    叶德卫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
    本文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年第12期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源,是城市经济持续推进的引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龙岗教育服务社会的使命与责任,是龙岗教育对于社会发展需求的深入而持续的呼应。

    提出人文精神引领,用教育创新服务人才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把“创新”列为首要发展理念。在笔者看来,传统的教育是以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考的是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积累,而非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水平,这意味着传统考试在促进人全面持续发展方面深受局限。而创新教育的立足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人。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龙岗教育创新性地提出了“A-STEM教育”,把STEM定位在人文精神的引领下,突出渗透人文跨学科大概念的学习,塑造健全人格上的统领作用,强调为人类福祉服务的宗旨。

    创新教育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动态,表现为课程的动态发展、学习目标的动态生成及知识的动态应用。A-STEM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人文引领,突出其为人类福祉服务的意义与价值,其过程贯穿知识产权、科研诚信、伦理道德等。二是生长共创性,明确项目实践的结果导向、工具资源、方法引领、问题疑惑及挑战、紧扣学生兴趣和研究不断生长变化。三是重构融合性,立足于国家课程标准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同时融合真实的现实生活情景与跨学科内容,把知识获取和应用相统一。可以说A-STEM课程不仅与创新教育的课程特点不谋而合,更是进一步完善升级,其在人文精神引领上,让技术创新充满人文情怀与温度。

    多措并举,推动区域A-STEM教育落地

    A-STEM教育作为龙岗创新教育的载体,是经过审慎的研讨和论证。A-STEM强调人文艺术与理工科之间的深度融合,相应课程体系由学科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和项目实践“三驾马车”驱动。学科核心概念是基础,确保A-STEM的知识深度;跨学科概念是连接不同学科的核心,确保A-STEM的思维高度;项目实践是方法,确保A-STEM实践的热度。体系构建避免了跨学科只是学科肤浅的叠加状态,完善的课程体系,使得《深圳市龙岗区A-STEM课程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后,能够迅速在龙岗区各学校落地生根。

    1.构建龙岗区A-STEM教育的驱动架构在该项目推进举措上,采用“双力驱动”模式。

    一是依托行政力驱动,在建立龙岗区A-STEM课程建设指导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起“区教育局——区教研室——区A-STEM课程建设指导中心——学校课程建设部”的管理运行机制,实施“纵向指导,横向交流”的课程实施机制,通过政策文件、指导意见、督查评选等方式统筹推进。二是学术力驱动,集中体现在驱动师生的教与学变革,强调学生学习动机的引发与课程情感价值意义的挖掘,以学术追求、专业精神、价值取向为内在动力,驱动课程研发、课题研究、课堂变革。“双力驱动”旨在更快、更高效、更专业化地推动A-STEM教育在区域内广泛的实践与尝试。

    2.基于核心理念,促进A-STEM教育大力探索

    在积极发挥区A-STEM课程建设指导中心作用的前提下,充分给予区域学校自主探索空间,引导学校和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对A-STEM进行有价值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1)在教育空间建设中探索人文引领。

    平安里学校在A-STEM教育的人文环境建设实践探索中,就找到了适合的教育空间建设理念,坚持环境建设以人为中心、环境建设服务于课程以及环境与师生产生互动的建设理念。学校的空间设计,充分尊重师生的需要和感受,考虑师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让空间变得有弹性,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真正发挥环境空间的教育功能。该校慧雅创新学院的设计,漂亮雅致又利于学生在其中自由穿行,多个实验室相连,工具和材料的使用开放,多个学生创办的虚拟公司就诞生在其中。

    除了平安里学校,其他许多学校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创新教育空间的探索,这样的探索没有统一标准,但是内涵与核心是高度一致的,就是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硬件和空间保障。

    (2)在课程上探索生长共创。

    龙城小学孙安懿老师结合语文学科教学对课程进行了开发和探索。其在观鸟与写作、植物博物学等课程开发中,充分体现学科核心概念为基础、跨学科概念为核心、项目实践为方法的课程驱动模式。课堂教学形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教、学生学,更多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众智,让学生自己形成独特的见解,教师与学生生长共创。比如在植物博物学的课程中,有让孩子们观察不同植物叶子的内容,有收集落叶制作叶脉书签的内容,有种植花草的内容,有写自然笔记的内容,更有学生同理植物花草的生活而生发情感的微妙和感动。学生既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到了植物的知识,又对植物产生了真情实感,其中反映出的热爱之情,令学生对植物博物学课程充满了兴趣与欢乐。

    同心实验学校的叶小辉老师探索了基于A-STEM的无人驾驶课程。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为载体来模拟真实的生活情景,以真实问题出发,通过建构任务模型、设计虚拟机构、编写程序等学习内容来落实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同时又把人文精神引领贯穿其中。虚拟汽车设计要符合美学的需求,行车规则要以人为本,要考虑生命安全与秩序规则等。这样的课程开展,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计算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区域内像孙老师、叶老师这样开展课程探索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扎根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根据自身课程特色和学生特点,开展了不同类型的A-STEM课程创新尝试,对A-STEM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与经验积累。

    (3)在教学形式上探索重构融合 。

    A-STEM教育不仅发挥了学校与老师的能动性,更重要的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不仅发生在课堂,也延展到课外。区域内许多中小学以学生研究小课题为抓手,开展A-STEM课程,如调查和鉴定生活环境中的有毒植物、设计预防滑坡装置、设计飞机发动机模型等。这些研究小课题的产生不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顺应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学生发现的真实问题而确立的。小课题探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社团形式的,有学科性质的,有学生自发研究的,也有学生系列课题衍生出来的,多样的形式为学生打开了更多学习的空间。

    学生小课题只是A-STEM教育的一个缩影,虽然形式、内容上的差异很大,但都是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解决生活中的真实情景问题为导向,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学习解决问题搭建脚手架,不断提供素材,促进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

    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推进,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自《意见》出台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很多学校与教师的努力尝试和课堂的改变。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龙岗区的A-STEM实现了区域发展与人才创新培养的需求,更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探索与实践,体现了我们龙岗教育人的教育自觉和主动承担。

    然而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前区域内A-STEM教育理念在很多学校和课堂认知中还有偏差,如还没学会课程赋值——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为项目赋予人文意义和社会价值,以激发学生带着意义感去探究和解决真实问题,还有些课程没有落实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与产生都是阶段性的,也有其必然性,问题的产生也为下一阶段的推进指明了方向。虽然我们的探索还前路漫漫,但我们已经启程。同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在A-STEM这条道路上结伴而行的同道者越来越多。我们将继续遵循教育规律,给STEM加上人文(A)的温度,为培养更多有着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的孩子而努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叶德卫:实践A-STEM:对区域教育创新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vp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