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领袖·思想·意志
时势造英雄,英雄仍须识时势。
常人也能觉出眼前的量变。但很多时候,伟人也无法立即察觉将要出现或已经出现的质变。孙中山有面对辛亥革命的遗憾,陈独秀李大钊也有面对中共一大的遗憾。
俄国的列宁,中国的毛泽东,皆对自己从事的事业,皆对自己担负的使命,表现出一种果敢和不可抑制的自信。列宁的自信来源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来源于对过去和未来的透视,毛泽东的果敢和自信,来自他对中国大地的深刻了解。
政党的核心是领袖。
领袖的核心是意志与思想。
第二节 谁人发现蒋介石。
蒋介石上台就其必然性来说,将是一部现代史著作;但就其偶然性来说,则该归于苏联顾问鲍罗廷。
近代中国是个大舞台。这个舞台演绎了多少兴衰、美丑、胜败。原先默默无闻者,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大放异彩;大放异彩者,最终又在这个舞台上暗淡失色。发现、提携蒋介石的鲍罗廷在一年之中,由伟大的“政治活动家”变成了一个要立即捉来枪毙的“阴谋家”,政治人物,就这样瞬息之间沧海桑田般的演变,完成让人瞠目结舌的角色转换。
第三节 笔杆子,枪杆子
毛泽东对枪杆子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他最初并不赞成暴力革命,倾向于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而不是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最后真正教会他认识枪杆子的是蒋介石。
毛泽东通过蒋介石对枪杆子的运用,真正看清了他的真面目。而从枪杆子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出路。
缺乏实力的共产党人,不掌握武装力量、没有枪杆子,即使有再深奥的理论修养,再犀利的政治判断,再庞大的民众组织,在一个只凭实力说话,谁力量大谁就嘴巴大声音大的社会里也难于成事。
批判的武器永远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对毛泽东的选择不是共产国际的选择,而是历史的选择,对蒋介石的选择,也不是生中上的选择,同样也是历史的选择。
【思考与启发】
武昌起义再一次证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对辛亥革命至关重要的武昌起义,孙中山不但事前未能参与,还几乎去电阻止。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被共产国际看好的毛泽东,领导工人阶级最终战胜了蒋介石,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