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又与过往不同,当一个任务徘徊于心的时候,无论如何做动,他的影子依旧存在。这个任务如果是厌烦的,想要远离的,这就制造出来了艰难的处境,心一直悬在空中,无法落回肚子。伴随着的就是焦虑,一个声音想要把事情了结,摆脱这种影子,另一个声音想要把事情忘记,不要再制造烦恼。这样的争斗就让脑子混乱不堪,什么事情都没法做了。
烦恼即是菩提,也就是智慧,烦恼是在催促,你在此还有执着的事情,还是被环境深深控制着,虽然看上去可以选择正确的方法,化解这个问题,但是心中的纠结让这种方法无法成行,只能期待外力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举个例子,身体生病了,有一种管用的药,就是价格昂贵,那么是买来这种药治好现在的病,还是把钱攒着留待不时之需。这个问题如何化解?
若是可以想明白,那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无我是将一个性格限定住的我解脱开来,这种性格束缚或者是先天,或者是后天,就像内向的人不敢和陌生人搭话,就像讨厌读书的人不愿意翻开书籍,就像遭遇失败的人不敢奢求成功,站在客观立场来看,这些事情都非常荒谬,是人们自己限制住自己的活动范围,绝没有什么外力强制他们不能这么做。这样的我,是合适的吗?
何为智慧?
他无形无相,不能指着一个东西说这是智慧,但是又可以通过事情体现,比如这种处理方式充满了智慧,如果能想明白智慧是什么,也很不错。
不住相,就是过后即放,早上吃了饭,吃饭时候自然好好吃,这个味道很好,这个营养价值高,吃完了就不提了,也没必要去回想,毕竟每天都要吃饭,每一顿都要回想一番,未免太过累赘了。但是,把吃饭换做别的事情,就做不到了,比如得了很大的荣誉,很开心,即使过去很久了,时不时还要再提一提,又比如遭遇了不幸的事情,很伤心,即使过去很久了,还不时回想起来。因为这些事情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就像在心上刻上了花纹,一用心就感觉到这种纹理了,结果不知不觉中抬高或者贬低自己,或是因为偏爱或者恐惧而附加了多余的行动。这就是相,想要不住相,不是口头上说一说就做到了,因为他在心上留下了痕迹,要把这些痕迹消除了,才算是做到了,不然,就像弹簧一样,当你用力压的时候,看起来变短了,烦恼少了,但是一松手,就又变长了,烦恼又回来了。
住相越少智慧越高,因为认知障碍被消除了,就像皇帝的新装,人们一眼就知道问题所在,但是顾虑重重,弃之不用,结果小孩没有各种成见就可以毫无畏惧,点破关键。这就是入戏太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