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很能写。
但我也有灵感枯竭的时候。
写不出文的感觉很糟糕。
感觉那时头脑里全是豆腐渣,手也废了,只想砍了喂狗。
读书也好,看电视也罢,是能积累一些素材,但却难免拾人牙髓,写出的文字如木乃伊般干巴巴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所以我比较倾向于到别人的世界里走一遭,那些生动的、萎靡的全都扑棱棱地具象到你的头脑里,写出来的东西有如乡下勤劳的农人施农家肥长出来的蔬菜一样,黑绿色、舒展、鲜甜。
而采风无疑是个好方法,时间少,近郊的阡陌街头可,时间富余,远足更佳,均有助于素材的补给。
-
苏州之行的倒数第二天,在民生菜场的入口处,我正在观察人生百态,一位老奶奶进入了我的视线。
其时正是清晨,老人家在寒风中瑟缩着她干瘦的身体。
“卖米糕的今天没来吗?”老人家问我,声音打着颤。
伊穿得过于单薄了,洗得发白的蓝色罩衣下不过是几件夹衣而已。
“没来。”
我一个外地人本来是不知道菜场对过的马路边上的一家店面是做米糕的,因为这家店连个招牌都没有。我之所以知道是因为我听三三两两从我身边经过的人说的,至少有不下五个人说今天米糕店老板没做米糕。
-
“老奶奶,冬天下碗面条吃不是还暖和点?我刚刚吃了一碗手擀面,上面卧了一个煎鸡蛋,味道还挺好的。”
我看人很毒,我知道这绝对是一个绝佳的素材对象。
“没钱呢,再说我人老了,九十多了,很多东西不大想吃,就想吃点软食。”
“你儿子不管你?”
“不管呢。我那个儿媳恶呢,不让我儿子给我钱。”
“女儿呢,女儿管你吗?”
“女儿嫁得远,她们也老了,七十多了。”
“你家老爷爷呢?”
“早死了,我34岁守寡,一个人把一儿三女拉扯大,吃的苦狗都不吃。”
“你儿子是做什么的?”
“儿子是老师。”
“你这儿子也是没用,就不能偷偷给你两个钱吗?”
“不能哦,要知道了可不得了。她会从娘家喊人来打打杀杀的。哎!不说了,这话说起来长呢。”
“那你这可怎么办呢?”
“能怎么办呢?人家买贵我买便宜的吃吃呗!”
没有浑浊的眼泪,也没有深深的叹息,甚至连脸色都很平静。
“那你哪来钱呢?”
“我年轻时做生意赚了点钱,后来放给别人,这会别人给我了。有头两万块钱吧。”
“这点钱哪够用呢?”
“就这么吃吃吧,吃几年死了就不吃罢。”
-
什么叫混吃等死?
有一种是之于懒惰异常。
有一种是无力抗争于生活的多艰之后的认命式的哀莫大于心死。
无疑,老奶奶是属于后一种。
九十多高龄了,如果是儿女孝顺的情况下,当被天收去的那一天,那叫福寿。
可眼前这个老人……
我的心在颤抖。
我决定推迟回家的行程。
无论如何,我得帮帮这个老人。
注:本文纯属虚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