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石萍,这是我的简书之旅-每天一篇原创观察与心得的第14篇。今年整40岁的我,和老公一起经营一家名叫“理想书社”的复合书店,同时陪伴两个女儿健康快乐的长大。每天的简书其实就是我的碎碎念,像是在对自己诉说。希望结识更多同频好友,一起相互赋能。
毕业那会,制作求职简历,扉页是自己的照片,翻开第一页一般是自己的类似座右铭这样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以便让用人单位第一眼就有个由外及内的第一感觉。我那会用的是“以出世的态度,过入世的生活”,哈哈,记不清这是哪里看到的这句话了,就是觉得这句话特别斗志昂扬、泾渭分明,有理想,有态度,还这么对称,所以毫不犹豫的选了这句。
多年以后的今天,再次想起这句,忽然才懂了它的意思。
王老师说,大学毕业刚进学校那会,他特别难融入学校那个圈子。学校的某些领导很喜欢“圈子”的感觉,有人前簇后拥,他从不跟;同事之间,下了班喜欢轮流约场,他也不去;闲暇继续读他的书,同事们最常说的是“你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啊”,别人说别人的,他还是读他的。
自然他是看不惯融不进这样的环境里的,于是,人际关系很窄,工作做得也很郁闷。好在还是有欣赏他的才华,知道他的实干的领导,会给他一方施展的舞台,但是好事基本找不上他。后来,他开始在学院里创办杏坛书会;三尺讲台上播撒知识、寄予希望;代表学院去省里参加辅导员大赛;。。。渐渐的,机会有了,他也逐步走上了管理岗位。
王老师说,现在,忽然遇到一些人,会一下子看到过去的自己的影子,执念于自己的认知、自己的固执、自己的理想,这样的时候,往往听不进别人说什么,也不屑于去了解那个表面现象背后的东西,一个结界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但是还特别渴望去施展自己。
我也想到了十几年前的我,刚入单位不到两个月,对国企的很多现象看不惯,心里不服气罢了,业务上跟财务主管闹的不可开交,惊动了财务部长直接找我们的销售副总,一气之下就要辞职。后来一个大哥跟我深入谈心,按下了我。后面收获最多的评价就是“这个小石很能干,就是不让说,像个小刺猬”,基层一干7年,其实早就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甚至兼干着主管的活,做着部长的PPT。但就是得不到提拔。
直到临辞职,其实我也算是跟自己和解。因为我还是无法过一种每天上班,打开OA,泡上一杯茶,等着别人找我签字,或者夹着笔记本去开会,一个会开完接着换个会议室接着开另一个这种状态的生活。
今天,虽然离开了原单位,不时还是有小伙伴来找我聊天、倾诉,我懂他们内心的挣扎、纠结、彷徨,但我不会劝他们离职,帮他们分析下现状,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下这个工作还能带给自己的成长是什么?如果还有价值,不看环境,不看领导人,继续为自己工作。
所以,今天,当和王老师聊起往事,我才真正懂得了“以出世的态度过入世的生活”这句话的含义。没有出世的态度,仅有入世的生活,那就是在活着;仅有出世的态度,没有入世的生活,那就是一个人在活着,而且活的很痛苦;年轻的时候,谁没个出世的态度,大多以此为个性,以此为理由,远离入世的生活,那么也就远离了找到自我价值实现点的机会与可能;后来,入世的生活消磨了出世的态度,待到回首,已是半百之年,人生唏嘘,怎个惆怅追悔?
人生是个单向旅程,充满了不确定。内方外圆是祖宗早就留下的处世箴言,但得明白,其实得经历实打实的内心的折磨与身体的练就。放下身心,倾全力融进当下,当我已置身大江大河,见惯风霜雨雪,内心的那个本真的我,又怎么失去?说来,还是那句话:活在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