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乐记》的时候,我认为乐对于人的教化作用这部分是十分值得思考的,他体现了音乐对于人的品格有着不可分割的影响作用。我想,从小学习接受音乐教育,可以听懂各种流派音乐的人,他的文化素养,政治觉悟是一定不会差的。而当今社会不管是国粹京剧,还是西方的古典音乐逐渐沦为小众,流行音乐成为主流市场,都体现出了国民不够重视音乐的培养。那么是否大众接受的音乐教育都提升一些那么我们整体的国民音乐素质也会提高呢?这是我的第一个小小的疑问。除此之外我感受到了乐在当时起到了一种辅助政治巩固政权的作用,也就是音乐还具有社会功能,音乐政治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这与孔子的思想不谋而合。音乐的美学思想为礼乐思想,美学的思想要和道德理论观结合起来,反对郑卫之声,提倡雅颂之乐。孔子还认为好的音乐一定是体现了秩序、谦让与真诚的。但其实对于这个部分我有第二个疑问,这种思想是基于当时政治背景基础之上的,这些观点是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我认为这种阶级音乐美学观点是不适合当今社会背景的。《乐记》经过几千年的沉淀过后,证明了他有足够强大的生命力,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吕骥曾经说过“《乐记》是总结远古以来人们对音乐的认识,全世界也没有第二个人讲过跟他相同的话。”这仿佛也说出了我的心声。我们本着“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态度去看待《乐记》一定是会收获颇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