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差异程度适中的事物通常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而熟悉感和新鲜感的完美结合能够驱动事物流行开来。这就是流行物与热门事物的由来。
选择从众还是标新立异,这真的取决于你的性格吗?谁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你的决定?《传染》带你解析
社会影响本身无所谓好坏。跟随坏人的脚步,会让世界多一份罪恶,跟随好人的脚步,会让世界添一份美好。

纯粹接触效应: “在别人眼前出现的次数越频繁,获得对方好感的程度就越高”。这种说法我并不认同,凡事无绝对性的。当一个人抵触保险产品时(尽管保险是好东西),业务员却常常出现,就不一定会出现好的效果。当然,大多数的表象是这个原理。在我自己身上也很好的展现了“纯粹接触效应”。我每天做不同的营养早餐,时间一长带动身边朋友养成用早餐的好习惯。通常人们会通过“从众”来偷懒,节省不必要的时间与精力成本,“参考他人行为”视作一种决策的捷径,一种过滤器。

从众:他人对我们的影响呈现出两种明显的倾向——有时候我们会从众,有时候我们却偏偏要标新立异,做出与众不同的选择。
从众的原因之一,是我们会将他人的行为视作一种有效信息来源,帮助我们更快速、迅捷地做决策。通过“从众”来偷懒,节省不必要的时间与精力成本
社会压力:来源于我们多数人想要别人喜欢我们,即便做不到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们,起码我们希望自己在乎的人可以喜欢我们。

追求标新立异的现象动机:完善自我身份信息。每个人对“与众不同”的需求可能都有差异。有的人喜欢大家都喜欢的商品和品牌,另一些人则选择回避这些商品和品牌;有些人努力塑造别人无法复制的个人形象,另一些人则更喜欢中庸之道。

社会影响还有身份信号、相似而又不同、社会助长效应这三类常见的应用。从众也好,标新立异也罢,这两种常见的反应也都只是寻常反应,而不是罪过。所以没必要厚此薄彼地盲目追求某种态度,合理利用这些社会影响,让我们离想要的生活靠得更近,会不会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