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家庭经济困难,养活我和弟弟两个孩子有很不容易。
虽然弟弟的出生曾给家里带来不少欢乐,但是欢乐中总暗藏一丝阴郁……我在父母的眉宇间、言谈举止间体察到了这一点。
弟弟似乎也不快乐,甚至有些压抑。他是这样胆小、爱哭,人们都叫他“赖巴嚎”,妈妈说她在田里干活儿都能听见弟弟在家的哭声。
他总是自己玩,本来自己玩得很高兴,可如果这时有人来了,他就会把自己所有的玩具都藏起来,立正站在墙角,一动不动。
他这种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他总是被人排斥在外。一帮小朋友玩儿的时候,他总是观众,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人。
我和伙伴们玩武打、玩枪战,他看着害怕,鬼哭狼嚎,破坏了大家的兴致。
我和伙伴们一起洗澡、捉鱼,他不敢下水,哭哭啼啼,伙伴们都嗤之以鼻。
渐渐地,伙伴们不许我带弟弟参加活动了;我经常偷偷摸摸避开弟弟出去玩。
我看他可怜,动了恻隐之心,带他去墓地参加“扮鬼”游戏,他紧紧抓住我的衣角,瑟缩不止。我只好中途退出了游戏。
他的眼里满是恐惧,他问我说:“那一个个的土包里埋的都是死人,是不是?”
“是!”我说,“那是坟,人死了都要埋进里面去。”
“爸爸妈妈死了也要埋进里面去吗?”
“是的,要埋进去……”
“不!你胡说!”他突然爆发了,发出竭斯底里的大叫。
回到家里,弟弟哭喊着问妈妈是不是他们死后也要埋进“土包”里,得到了妈妈肯定的回答,他哭闹得更厉害了,好几天不吃饭。
说实话,我也对人活着活着就要死掉这事充满疑惑,但我没有弟弟的反映那样强烈,我只是忧伤地、悲情地默默感念,但并不拼死反对,因为反对无效!
看来我比他坚强些,也比他自主些。我曾把爸爸怼得一语不发,可是爸爸疯狂起来,我还是不敢作声的。
爸爸打过妈妈,而且不止一次。那时,他就像一头发怒的雄狮,鬃毛倒竖、怒目圆睁、血口大开……
妈妈就像弱小的羔羊,任人蹂躏。她一下就被打倒在地,嘤嘤哭泣……狂怒的爸爸还不罢休,冲上去狂踢不停……我试图阻止他,可真的就是蚍蜉撼树,我如同被大风吹掉的落叶,飘飘坠地、没有一丝存在感。
事后,我无数次地劝勉爸爸,希望他对妈妈好些,爸爸满口答应,说得好极了。但是一到关键时刻,他还是忍不住发火、甚至动手。我也束手无策。
弟弟目睹这一切,好像看到了世界末日,夜夜在睡梦中惊醒。
爸爸的暴力行为开始于弟弟诞生不久,持续到他外出打工为止。
爸爸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到一个很大很大的城市打工,是扛煤的活儿,就是下到地底挖煤、天天弄得全身黢黑、累得筋疲力尽。
在爸爸寄回来的信里,我知道爸爸的工作不但辛苦,而且很危险。经常发生透水、爆炸、塌方事故,常有人在坑道里被砸死、闷死、活活饿死……有时爸爸来信开玩笑说:死了也好,可以给家里一大笔钱。
妈妈常逗弟弟说:“爸爸去哪了?”“爸爸去大营(子)了……”“回来都买什么?”“买梨、买苹果、买好多好吃的……”
姥姥来我家和我们做伴。
许多个晚上,弟弟不睡觉,坐在被垛上总是哭,问他原因他也不说,就这样哭到半夜,哭声在寂静的夜里回响、很瘆人!
姥姥就会冲着地下大喊:“你个捣蛋货!赶紧给我滚出去,别来我家祸祸人!”我惊骇不已,以为姥姥不正常,妈妈私下告诉我,说姥姥在驱赶黄鼠,黄鼠可以通过学小孩的哭声控制小孩、让小孩神志不清、身体弱的小孩尤其容易被控制。
因为爸爸不在家,附近的小混混常来我家侵扰。挑水的水桶挂在窗外,不翼而飞。鸡也偶尔会丢失。一次妈妈看见好几个脑壳巨大的人在窗外晃动,不知在干什么,就把我叫了起来。我手持镰刀躲在门后观察了一段时间,那些人在院子里晃几晃出去了,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爸爸不在家,种地、浇地、收割庄稼都是问题,妈妈多方求人,在亲戚的帮助下,扯扯拉拉地算是没有把田地撂荒。
与此同时,我和弟弟的心灵也经受着巨大的煎熬。经常有半大小子冲我们俩说:“你们的爹又娶了新媳妇儿,另成家了,不要你们了……”“你爹被煤石砸死了,回不来了……”
………
………
在一个半大小子又一次胡说八道的时候,我冲上去揍了他两拳,结果我被反揍在地,身上多处淤青。
我是多么盼望爸爸早点回来呀,回来我哪儿也不要爸爸去了,就在家里种田,一家人饿死也要在一起。
童年,有点点的伤疤堆积,揭开它有点儿残忍,可我忍不住还要揭开。劳碌辛苦的生活,多少心酸的回忆,忍不住还要去回想。
弟弟畸形性格的形成是否也有我的一份“功劳”,我真是不敢在这方面探索。如果是我的一句话让他形成了悲观的性格,让他对整个人生、整个社会形成了灰暗的不好的印象,这是多么糟糕的一件事!
弟弟,如果是我在无心中让你产生恐惧,我真的真诚地向你道歉,希望你能原谅我的过错,希望你能抬头挺胸、振作起来,为自己赢得一个最好的人生。
爸爸,我不想再劝勉你,你也挺不容易的,您好自为之吧。
妈妈更辛苦,妈妈不聪明,甚至有点儿愚笨。但这就是我的妈妈,为我准备一日三餐的妈妈,为我缝缝补补的妈妈……
姥姥很懂事理,她是个深明大义的人,没少给我们支持,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光明。
童年回不去了,该发生的都发生了,就这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