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好,你好》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排斥」的概念。说儿童在成长的环境中,总是被父母或环境「催熟」:
❶ 你已经XX岁了,应该......了!
❷ 我告诉你多少次了!
❸ 你长着脑袋干什么的?
❹ 你已经X年级了,怎么还这样?
......
父母/老师或环境说这话的初心当然是希望孩子能向父母所期待的那样做一些事情、对自己的行为担责抑或养成什么习惯等等。
看起来这些语言没什么问题,但它却暗含着两个信息:
❶ 希望孩子早一点脱离幼稚。
❷ 说话者(父母/老师等)自身早已脱离了幼稚。(所以他们才会这样对孩子说)
可是,我们可以反过来想想 —— 任何一个有孩子与成人的环境下,成人的愉悦和开心有多少比例是源于孩子的「童气」触发?
很多,很多。
-
比如小朋友天马行空的言语
-
比如小朋友装扮成人的动作表情
-
比如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的对话
......
如果父母不断通过上述语言让孩子脱离幼稚,也许会达到父母想要的结果。但与之同时,这个环境也失去了孩童时期的愉悦感。
整个家庭被理性、严肃、道理之类束缚,搞笑与欢乐已经闻不到气息......
而这又是多么可怕的镜像!
联想到昨天看到一个朋友发自己老爸在家里点鞭炮的视频,有朋友留言到:
image你爹爹真是一个老玩童。
「老玩童」三个字,不正是我们内心一直期待的最终气质与环境吗?也不正是整个家庭幸福愉悦的重要来源吗?
所以,每当我们要求自己更成熟时,别忘了:
哪怕留不住童年,也要留住童心!
imag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