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码字不易,简书的排版有点弄不来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一根韭菜的生长记录
免责说明:本文是个人复盘记录,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
文中提到的个股不做任何推荐。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医疗行业是一个受政策影响很大的行业,所以投资和分析医疗行业,必须保持对于政策的高度关注和敏感度。
医保局自成立后动作频频,今年上半年已经陆续发布了关于集采配套措施,2019年医保目录调整以及DRG试点等相关政策,其实可以看到这些政策都指向了一个目的——降低药价、节省医保资金。
近期5月2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会议上提到了高值医用耗材的改革: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负担;会议指出,高值医用耗材治理关系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负担。
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再次提到了要规范医用耗材使用、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改。
因此在话语权强势的医保局引导下,医药行业仍将继续面临药品降价压缩企业利润这一境况。
前几篇文章谈到沿着医保控费的思路,医院正在推进取消医药加成,这将会利好医疗器械,而体外诊断产业IVD则是医疗器械行业细分里,最具商业价值、利润较高、监管宽松同时增速最高的行业。
但是今后高值耗材和诊断试剂也免不了走价格下降的趋势。
据在医院工作做运营管理的网友说,目前阶段医院是通过集中招标采购对特殊耗材采取谈判及赠送的方式实现降价,但是降价幅度不大。现在对各医院都在考核耗材比指标,对医院的耗材使用造成很大压力。
医院目前只能通过降低使用量和降低采购成本等方式来控制,但随着业务量的增长,耗材总量仍旧是增长的,尤其是一些新业务新技术,耗材成本巨大,检验试剂采购量每年增长20%左右,对企业来说销售量的增长抵消了降价的影响。
现阶段体外诊断还是能通过量能的扩张和推出新产品来实现增长,但是今后这个增长速度可能会逐渐放缓。
那么有哪些医疗细分行业,可以不受医保控费的影响吗?
带着这个问题的思考,我逐渐关注到了CRO和CMO行业。
CRO、CMO、CDMO行业结构
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发服务组织,通过合同形式为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
主要提供包括新药产品发现、研发、开发等临床前研究及临床数据管理、新药注册申请等专业技术服务支持。
CRO的工作可以覆盖新药研发及试验的各个环节,按照覆盖的药物研发环节的不同,CRO又可以分为临床前CRO和临床CRO。
(1)临床前 CRO,可以理解为研发外包 :主要业务包括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和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是对于药物各期临床试验环节的外包服务。
(2)临床CRO,可以理解为产品测试验证外包:主要针对药物临床试验,包括I-IV期的临床试验以及BE试验等提供临床试验技术服务、现场管理、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等,同时也包括提供注册及申报服务等。
总体上CRO公司临床前比临床后技术含量高,更好赚钱。
因为临床前的CRO属于脑力劳动,需要更多的专家和知识,而临床的研究更加接地气,属于一线的工作。
CMO(Contrac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即“全球生物制药合同生产”,可以理解为普通代工生产。
主要是接受制药公司的委托,提供产品生产时所需要的工艺开发、配方开发、临床试验用药、化学或生物合成的原料药生产、中间体制造、制剂生产(如粉剂、针剂)以及包装等服务。
CDMO业务:主要在于比CMO多了一个“D”( Development),可以理解为涵盖研发、工艺改进等。
CDMO强调其研发能力,是在满足GMP条件下优化传统工艺,并完成定制研发。CDMO企业可为药企提供创新药生产时所需要的工艺流程研发及优化、配方开发及试生产服务,并在上述研发、开发等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从公斤级到吨级的定制生产服务。
把CRO/CMO各家上市公司,放到整个行业链条上观察,产业链上面林林总总的公司排布,其实直接就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公司价值的事情。
分析CRO各环节产业链上市公司分布表,很清晰地就能到两家公司:
1. 药石科技,他的分子砌块在国内比较稀缺,但是国际竞争还是比较激烈,属于最早期的模块化过程,市场份额不大,但是优势还是有的。
2. 药明康德,虽然已经分拆成三家上市公司分别在三地上市,但他的体系依然是统一的,具备CRO全产业链的研发能力,基本上可以提供一条龙的服务,所以对于客户更加具备吸引力。
这个产业链的表格只是静态表述,现阶段这些公司都在寻求一体化一站式服务,业务都在纵向延伸。
所以我特地找来了一张雪球大神:牛氓的胜利制作的CRO产业链图表,可能会更加准确些。
CRO行业 利好状况
CRO全程介入新药开发,可以提升药企效率。
CRO企业服务于创新药研发的整个阶段,据统计可以帮助药企节省30%以上的研发时间。
目前全球超过50%药企选择CRO企业协助新药研发服务,以降低研发费用并控制风险,在世界范围内医药领域的发展都是这个趋势,专业性强的领域,需要专业的公司干专业的事情。
而企业选择CRO主要出发点:专注自身核心业务、或者自身为虚拟药企、或暂时产能缺乏。
除了这个主需求,另外还有中国市场特殊的一些需求:
一方面是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还有医疗器械的临床实验,这些都是我国规范过程中特有的,由于之前不够严格,如今要补课,要补充数据,补充研究,这些事谁去干,最佳的就是第三方的CRO公司了。
另一方面是中国医药行业即将进入全面技术比拼时代、相比较自己没有基础地乱撞,通过购买CRO的服务来完成一款新药的研发可能更为便利和省事。
国内CRO进入黄金发展期,临床CRO发展潜力最大。
全球CRO增速放缓至10%,已进入成熟期,集中度高竞争格局稳定。
而中国CRO受益于政策利好、融资便利和市场扩容,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复合增速将维持20%,是全球CRO增速最快的市场。
其中临床CRO是占比最大(超57%)的细分领域,在研发投入和渗透率双升带动下,未来将保持30%的复合增速。
目前比较看好的 CRO个股
目前比较看好的4家医药研发公司: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凯莱英。
但是目前有几个估值仍旧稍有些高,基本面选股做好后,还需耐心等待合适的买点哦!
下面就进入实质性的个股基本面分析:
药明康德:小分子药物临床前CRO(主营业务)+临床CRO+小分子药物CDMO(合全药业,国内化学制药CMO排名第一),产业链完整,当之无愧的王者。
药明康德通过与制药公司合作研发新药,参与上市后分成,已经相当于变相的新药持有人。
康龙化成:临床前CRO(主营业务)+临床CRO(初步涉及)。
通过业务布局,可以发现康龙化成的布局明显处于早期,也体现了其未来可能的业绩弹性。从早期药物发现阶段建立起的合作关系使公司深刻理解在研产品,利于巩固前期培养的客户。目前全球前20大跨国药企中有18家为其客户。
泰格医药:临床CRO(主营业务,业务涉及海外)+临床前CRO(收购方达医药,涉足临床前研究)。
泰格医药和博济医药其实业务类型大致相似,但是泰格医药并购体系庞大,并且早已走向国际化,有着大量的国际客户(境外业务占比43%左右),其临床数据采集也可以向国外拓展,因此两者业绩相差甚大。
凯莱英:小分子化学制药CDMO(主营业务,国内化学制药CMO排名第二)+大分子生物制药(初步涉及,今年开始运营)+临床前CRO(开始组建)。
公司建有符合美国FDA和欧洲EMEA审批要求的cGMP和非cGMP生产车间和高标准的高活药物生产车间。
(点开全景图看大图)
想要看其他票的全景图可以扫描底下的二维码,加入微信讨论群找小韭菜要
四家上市公司 财报横向比较
但是结合扣非净利润可以看出,凯莱英的营收规模虽然不及康龙化成和泰格医药,但是凭借其全球领先的技术驱动型CDMO,贡献了较多的扣非净利润。
写在最后 推荐一款财报工具“财报说”
古代行军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讲究运筹帷幄。
咱们炒股,虽然不动刀动枪,但也是真金白银。
基本面选股,技术面择时。
选股的时候免不了要看财报排雷,要是没有一件趁手的兵器可如何是好 ?
给大家推荐一款,一目了然,浅显易懂,财务小白也能看懂的财报工具“财报说”。
让财报自己来讲述,它所代表的上市公司,背后的真实故事。
现在我在写行业深度分析文章的时候,对于财报方面的数据和制图,其实花了相当多精力和时间,往往最后呈现的效果还是不够理想。
最近偶遇了“财报说”,下面这张“个股财报数据横向对比图”就是“财报说”最近开发出来的内测功能,可以说是相当直观。
四家上市公司财报数据横向比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