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不清高,俺也不作妖.mp3来自乐觉生活00:0007:15
Hello各位,昨天是端午节,给大家拜个晚节!
我想既然能拜晚年,是不是也可以拜晚节?
这样,我也就不会连“晚节都不保”了。(笑)
每到端午,人们就会想起爱国诗人屈原。有人甚至觉得端午节是屈原发明的。事情不是这个样子滴。
端午这个节日是我国上古时代劳动人民用来祭龙的,划龙舟、吃粽子,这是早在屈原出生以前就有的习俗。
只不过,屈原以身殉国也是在端午节,由于这个IP实在太大了,所以大家就觉得端午节好像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这就好比“双12”,本来是西安事变的纪念日,现在的孩子们却都以为是购物节。(笑)
屈原当年干的是主持宗庙祭祀活动,同时兼管贵族子弟教育的一个闲差,既没有权力,也没有名气。
可是因为以身殉国,后来的朝代纷纷开始纪念他,认为这是中国人清高精神的象征。
在殉国之前,屈原遭到放逐,每天在江边游荡,面容憔悴。有个打渔的老头见了就问他:“看您这个样子,像是个当官的,怎么落到这步田地啦?”
屈原说:“哎,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我不愿意同流合污,因此被放逐。”
老头说:“我听说啊,圣人对待事情是很灵活的,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你何不一起搅浑水呢?
大家都醉了,你何不也干他两碗?为什么偏偏自命清高,落到这个下场?”
屈原很不以为然,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被世俗污染呢?
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鱼腹,也不愿意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
老头一听,笑了,也不再劝他,一边划船一边K歌,歌词大意是:“沧浪之水清又清,捧一手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舀一勺来洗我的双脚。”
这个故事是屈原记录在畅销书《楚辞》里的。想必,他也对到底是同流合污还是保持纯洁进行过认真的思考。
在任何时代,选择同流合污都是相对容易的,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没人会怪你,因为大家都差不多。
可是保持清高就不容易了,会被人骂,会被放逐,跟社会格格不入。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同时代的、同流合污的人们被历史遗忘了,而屈原却会被大家记住。清者自清,的确难得。
可是,除了同流合污和保持清高这两个极端外,难道就没有一条更加和谐美妙的道路了吗?
当然有!我大中华历来就是一个善于走中道的民族,在这方面是有经验、有智慧的。
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个人太清高,或者对别人要求太高,往往容易变成孤家寡人。
阳春白雪,自然曲高和寡,高山流水不是谁都能pia的戏。所以清高虽好,一般人享受不了。
但太浑浊了也不行,丧失了原则底线,就没有了做人的那股子气节,久而久之,就容易变得不像人了。
所以,最理想的样子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各位,别以为我说这话,您就可以拿着鸡毛当令箭了。这句话是济公说的,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济公的原话还有两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也就是说,行走红尘之中,能片叶不沾身,这是大本事,不是一般人能学来的。
济公那样的道行,酒肉穿肠过,最后能成佛;咱们依样画葫芦,就画成了酒囊饭袋纸老虎。
你不是说这是最理想的样子吗?没错,我们知道了这个方向,然后慢慢去实现嘛。
既不要清高,也不要浑浊,而是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正如官场里,从古到今都有腐败,可是也有那么多清正廉洁、为国为民的好官,人家就是出淤泥而不染。
有人说我为了不染,就什么淤泥都不沾了,那也不行。
说实在的,要没有淤泥,莲花也开不出来;没有滚滚红尘的磨炼,菩萨也断不了凡胎。
做不到不染怎么办?那就别太浪荡,该约束要约束自己。
神秀禅师写的那首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你要做这个工作,常常清理内心的染污。
另一方面,虽然我们有原则有底线,但别假清高。树起道德风尚牌坊,一个比一个漂亮,真到事儿来了,一排排轰然倒塌,贻笑大方。
人家屈原是真清高,所以最后宁可自己死掉,也不让牌坊倒掉。我们谁又能做得到?
既然是凡夫俗子,就老老实实地在红尘里修炼,不离开泥塘子,也不是天天两条泥腿子。
脏了怎么办?洗啊。这就是我们的中道。
端午节挨着夏至,是一年里太阳位置最当中的一天,正是这个“中道”的寓意。
过节别光顾吃粽子,更要明白我们做人做事的中道。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下期咱们再见!
本文系乐觉生活公众号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