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专题推荐想法教育
国外2个月语言班的学习让我一生受益

国外2个月语言班的学习让我一生受益

作者: 不上相姑娘 | 来源:发表于2016-08-22 09:16 被阅读261次

几年前我要去澳洲读研,出国前两次考雅思虽然阅读和写作各拿过一个7分的单项好成绩,无奈总成绩偏低,不得不上先上2个月语言班再上正式课程,语言班成绩不合格将失去进入大学的资格。家人唉声叹气埋怨我不够努力,我也因为多花学费感到万分羞愧。

事实是那2个月的学习却使我一生受益。原来语言班不是为了多骗钱,至少那几年不是。语言班由一个澳洲老头一人执教所有课程,他除了教授我们在大学即将用到的工具和方法外,还教会了我新理念。

当时我们语言班的老头也是这样上课的

1.什么是Critical Thinking

可能是自己才疏学浅,以前从未听说这个单词,老师教授时我简单理解为“批判性思考”,事实证明我错了,我对这个单词的认识过程相当震撼。

学《经济法》时,老师布置了一篇占总成绩一半比重的论文:比较成文法和案例法的优缺点,举例分析对同一案例分别采用两种方法的判决结果并对你们国家的法律制度提出建议。

What?我的第一感觉:老师你确定我们是会计系而不是法律系?

难道正确的节奏不应该是第一节课先划重点章节:公司法,合同法,票据法,税法,以后背概念背公式,用计算器按结果?可是这本教科书却用三分之一的篇幅阐述法律的起源,发展,学派,论点等,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都显得不怎么重要。

我的第二感觉:我们国家那么多权威专家教授编撰出法典,一直照章运转,我从没想过去质疑它!

等我阅读教材后有了大概了解:成文法采取德国法律体系为模型,依照成型的法律条文进行判断和裁决,我国是成文法国家,简单说成文法比较有据可依,但是同一案件依据不同条文可能产生不同判罚,且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需要及时补充和完善条文。

美国等国采用英国法律体系为模型,有条文但不拘泥于条文,部分法律由案例和习惯组成,即案例法。原有判例对后来判例具有示范性和参照性,但随着时代变迁,遵循先例难以与时俱进,而且该体系对法官要求极高,人为因素可能导致判决不公正。(以上解释不一定准确,只是个人理解)

教材只能入门,还需找到大量资料提炼论点,充当论据。好在教授乐意荐书,否则我真摸不着头脑。粗线条看完2本书,我竟一身冷汗,这才明白原来法律的制定与意识形态和文化息息相关,同一案件在不同国家用不同法律判罚,当事人甚至会有生死不同的命运,而手握权柄的制度制定者乃至司法系统的权威们如果不博采众长,拘泥在狭窄的观念里何谈司法公平公正?

那一刻我才明白这些课程教授的不是知识,而是思维方式!旨在锻炼“Critical Thinking”。

查找大量资料可以知道历史、渊源,不会片面或断裂地看待问题,不会陷入偏见。认真了解各种权威论点及其论据后,通过思辨你能知道自己倾向于哪种论点甚至可以改良论点。

此时权威在你面前已不是权威,你理解了他熟知的领域,更了解了他不熟知的领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甚至可以质疑他,辩驳他。虽然引用了别人的智慧,也运用着自己的思考,那种成就感完胜取得分数的快乐!

是错还是对,这是个问题

2.Critical Thinking对生活的指导意义

从小以“乖孩子”为最高褒奖的我们把父母、老师、领导的话当圣旨,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是权威,我们想做权威眼中的典范。联想高考失利,明明文科成绩更好,我却在家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点中被迫学理;大学老师给我挂科也不敢辩驳,只觉得屈辱自责;第一份工作领导画饼充饥让我没日没夜加班干活,没钱途更没前途我也唯唯诺诺。

曾经的乖孩子最怕被人质疑,对方的不认同让我感觉天都塌了,可是“Critical Thinking”帮我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甚至重建与他人的相处模式。

当初回国就业看不懂国内会计教材,为尽快入门我报名了会计证取证课程,亲戚朋友都冷嘲热讽:“在国外学了2年会计回国啥都不会,真是白花钱”。

我不在乎,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我是其他学科转型会计的,国外课程偏重理论分析,我对国内会计基础需要系统学习,迫切需要老师引领入门。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打好基础还怕不能快速进阶?

再说作为大龄单身的姑娘总能听到这种论调:“都这么大了还没嫁出去”,“你就是太挑,应该降低标准‘’。遇到单纯好打听的就一笑而过,遇到不怀好意的不好意思,我不仅对他各种站不住脚跟的论点提出质疑和辩驳,还抓住漏洞攻击其人生观幸福观婚姻观,直到他后悔多管闲事为止。

别人的人生教条成功理念幸福鸡汤,就他一个人证明过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外2个月语言班的学习让我一生受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iw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