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病痛折磨两个多月的父亲未能转危为安,带着伤痛永远离开了我们。从今我开始了漫长的思父之路,父亲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那时生产落后,广种薄收,收的粮食根本解决不了温饱,奶奶的奶水不足,只好挖野菜充饥解决饥饿,父亲因营养不良,身形瘦小,到了父亲上学的年龄,无奈家贫父亲只上了两年小学,就学干农活,早早就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父亲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有月亮的晚上父亲在月光下开荒,春季栽上红薯,高粱……秋季种上豌豆,蚕豆,油菜,小麦……以填补粮食不够吃带来的饥饿。每当父亲晚上出门开荒,多病的爷爷总是拖着病体偷偷跟在父亲身后隔点距离把自己藏起来给父亲作伴。
父亲健在时,回忆起早逝的爷爷未能享受丰衣足食,病痛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总是潸然泪下,充满了愧疚和遗憾。
六七十年代,爷爷奶奶的身体每况愈下,经常求医问药,父亲也到了成家的年龄,父亲更加拼命地劳作,积累点薄礼在六八年娶了母亲,紧接着我们姐弟四个陆陆续续的到来,父亲的担子越来越重。父亲只有不停地劳作,起早贪黑,开荒种菜,养猪,养鸡,用以贴补家用。那时凭票购物,父亲把卖猪补发的粮票省下早起趁未上工时间赶三十里小路到县城卖给需要的职工干部,换点现金以备急用。父亲的努力惹得某些人眼红,他们造谣父亲搞个人主义,用批斗来对付父亲,甚至撺掇母亲离开父亲。在那段黑暗时期父亲不屈不挠地如青松翠柏熬过了寒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