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当老师
为什么呢?
是因为我想证明我可以教好学生,我对这个社会是有用的。
“天生我才必有用”
我不认为我学高到可以为师,也不觉得自己身正到足以为范。但我也相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给别人上课的过程中我能真正的体会到自己学会的东西和不懂的地方,从而与学生共同成长。
韩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尹烨说,应该是“辩道”,百家争鸣的景象才是大学该有的样子。辩道,在与他人思想博弈中找到自己的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道。
一诺说,教育是为了让下一代生活更美好,那为什么不能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生活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主动学习,积极主动解决问题。
有人说,知识就像是浩渺的烟海,你努力在其中游了半生,才发现原来始终在海滩扑腾。
但也有人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那天,我想兴趣也好,热爱也罢,我们去一条小河游个泳,总还是要上岸,要回家吃饭睡觉的,我们不是鱼,不可能在河里活一辈子。现实的陆地或者小船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真正需要用心经营的土壤,我们去河里也好,海上也罢不过是获得更多的经验和装饰品,还是要让家园更美好。对于家的牵挂是人的本性,尤其对于离开过家的人,无论怎样都抹杀不掉。
无论是哪个学科,知识的背后都有鲜活的历史和人物做铺垫,那些埋藏在只是背后的历史故事才是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这是教材可能写不下的东西,也是老师需要慢慢帮学生挖掘出来的东西。我愿意花时间帮你找到那些尘封的故事,只为了让你也了解那些为了人类的科学文化向前迈出一步而勇敢献出一生的烈士们,向他们致敬!
我看一些大师讲佛也好,国学经典也好,是对一本书逐字逐句的去解读,而基础教育的内容就是一些经典理论和文化的普及,至少要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去讲给孩子们听。
问题来了,我去哪里找到这些故事呢?
网络?书籍?传记?英文文献?
很显然,英语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
讲清楚知识之间的联系已经不容易了,还要搞懂它们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什么人或者那一群人完成了那一部分知识的更新?我不知道我用多久可以把高中的三本书里的故事挖掘出来。
我想那一天,我应该很有信心地讲给孩子们听,你知道细胞是怎么被发现的吗?
生物包含的东西太多了,医学、化学、物理学、博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神经科学、脑科学、营养学、运动学、园艺学、农学、生态学、地理学……
如此来说,生物课本也可以是一本道德经一般的著作,因为要想真正读懂它,可能一遍两遍到十遍八遍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慢慢地,这些知识里也会有学生和老师的影子,那些在一起讨论某个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博弈的画面和展望未来科技的神往模样。
你说,那是不是就是灵魂最美好的样子?
听涛观海作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