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青白瓷酒具鉴赏
青白瓷又称影青、映青、隐青、印青,釉色介于青白之间,因青中泛白,白中闪青而得名。此器为宋代景德镇窑烧造的成套酒具。注子注碗通高23厘米;注子高15.5厘米,口径3厘米,足径7厘米;注碗高14厘米,口径16.7厘米,足径9.5厘米。注子器口细长,呈直筒状,盖合紧凑严密,以保持酒味的芳香。盖钮为台式蘑菇状,既实用又美观。注子(即壶)器体呈瓜棱形,表面刻以浅浮雕莲花纹饰,肩斜,鼓腹,壶嘴细长,扁曲柄,圈足较矮,足底无釉。当下藏品出手及藏品送拍甄选,一玖玖,伍六零零,六零二三,王先生!致力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注碗口沿略向外撇,碗体表面也刻以浅浮雕莲花纹饰,敞口,深腹,内底足有垫烧的块痕,高圈足,足底无釉,因经数百年的气蚀水浸,其无釉露胎处胎质显得干松,底部中心微向里凹,并可见纹里粗疏的等距旋痕。由于长时间埋于地下,器物表面留有部分黄泥土痕,土沁深入胎骨。出于使用功能的考虑,注子的主要盛装容积置于腹部,注碗较大,可容纳壶腹。这样既可以多蓄热水,又可均匀地把热传给壶体温酒。作为成套器具,造型既注重了单体形象,又顾及到整体造型纹饰的统一。总观整体和谐一致,清秀典雅,弧线流畅,纹饰简洁明快,釉色明澈青翠,充分了体现了宋影青瓷器的精美,烧造技艺的高超。
此种酒具,唐宋时称为“注子”。明人李日华《紫桃轩又缀》说:“吴俗呼酒壶为注子,按周礼以注鸣者,注注味也。鸟喙亦音咒,古人用壶以大口泻,而今人加以长喙如鸣然,故名注子。”此器由酒壶及温酒用的碗两件组合而成,浑然一体,构思巧妙。把酒置于莲花中,引发人们对美的遐想,使人在物质享受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真乃别具匠心呵!五代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和宋白沙宋墓壁画上都展示了宴饮时成套使用注碗的情形,但以宋代最为风行。对此,宋孟元老《东京梦体录》“会仙酒楼”条中,有所记载:“大抵都人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座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由此可窥见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之一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