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作家张爱玲读懂张爱玲
《一个人的倾城:张爱玲传》读后感

《一个人的倾城:张爱玲传》读后感

作者: 书中自有道理 | 来源:发表于2018-10-24 09:38 被阅读96次

             其实一开始对张爱玲并没有很多的认识,只知道她是很著名的作家,很受人喜欢,写的小说很被喜欢。尽管从小就听过她,却只看过她的《倾城之恋》。当时看的时候也是很粗略地一扫而过,以至于现在有些情节已相比不太起来,对于“倾城”之说,也没有很深刻的理解。现在来看《张爱玲传》,才对张爱玲有了更多的理解,但也不算全面和深入。

         都说环境对一个人有很大的影响,显然地,这对于张爱玲来说同样是适用的。出生于那样一个显赫的封建贵族家庭,虽然张家早就走向了下坡路,但旧制度的崩坏一时还没有打破这些家庭日常生活的平静。张爱玲的幼年就是在富裕的物质生活、阔绰的排场下度过的。两岁时她的家搬到了天津,幼时的她生活在各种旧式生活活动中,常由佣人抱着走亲做客,开始熟悉节日庆吊,亲友往还。再长大一点便开始接受私塾教育,学习传统文化,背诗词古言。张爱玲的父亲是个典型的遗少式人物,有旧式的文化教养,会吟诗做赋,这对她的学习都有一定影响。幼年的生活于她而言是“温暖朦胧的、橙红色的岁月”,此时的她是快乐的吧。

         然而,在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张爱玲对西式教育也有着深深的向往。这是因为她的母亲,一位从海外归来,追求新文化的女性。在母亲的影响下她开始学习做西式淑女,跟母亲学画图,学钢琴,学英语,对母亲艳羡崇拜,对西式生活憧憬着。后来父母离婚,在父亲家里受到严重的不公平对待,甚至差点因病而死,于是她逃到母亲家中,开始她一心向往的生活。但她与母亲的隔阂渐渐加深,母亲致力于培育她成为一名标准的淑女,但她却常常让母亲失望。母亲对她的冷淡也使她的生活越来越不愉快。

         张爱玲接受的教育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西方文化,而她的写作才能从小便体现出来了。读书时她的作文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也曾在学校文刊上发表作品。张爱玲读书非常刻苦,她的成绩也非常好,几乎是门门功课第一。在出国留学深造的计划失败后,她进入香港大学学习,在此阶段内打下了西方文化和历史的底子,也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

         “出名要趁早”,这是我对张爱玲的名言中记忆最深刻的一句。确实,她从九岁就开始写作投稿,“向编辑先生进攻”。后来陆续在学校发表文章,在大学毕业后开始在文坛上出名,红极一时。她一直渴望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于是她在西方一份英文月刊《二十世纪》上陆续发表英文文章,如《中国人的时尚和生活》、《中国人的宗教》等,这些文章也让外国人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她的家庭背景和她受的西式教育使她能够以独特的视角真实地写出中国人的形象和中国现状,她对中国人的劣根性有着清醒的认识。

        《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使她叩开了上海文坛的门。她一直认为上海读者才是她心目中理想的读者,上海读者才能真正理解她的言外之意。她开始出名,对自己的文章很有自信,也始终维护自己的立场。她是一个矜持孤傲的人,以其蕙智心灵对生活有着很清醒的认识。她的很多作品也体现着她对生活的认识,对世事的洞明„„   她的作品到现在仍有很大的市场,现在也仍然有很多的张爱玲迷,对张爱玲及其作品深深喜爱着。张爱玲是一个善于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悲天悯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淡漠寡情。

         其实整本书读下来,我对张爱玲的认识也很浅,很模糊,最感兴趣的也是她和胡兰成的爱情。她是一位很有情才的作者。她的家庭背景和她受的教育使她对每一样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勤奋好学也让她更加出色。她才华横溢,她淡漠孤傲,她的人生是传奇的人生。我既羡慕她的才华又同情她的孤独,她晚年生活的凄凉。曾有人这样评价张爱玲:“只有张爱玲才能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以及极度的寂寞”。而我很希望拥有同她那般对世界锐利而清醒深刻认识的眼光。

    淘宝 当当 有售

    图片来自淘宝:鸿蒙诚品网上书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人的倾城:张爱玲传》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kt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