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来说我们团队是草根创业,不过也算熬到了B轮融资。我加入创业团队很早,在创业团队时想想以前在大公司有很多东西为啥的都理所当然,而成功往往都是经历过各种坎坷,创业只有自己经历过才知道要踩多少坑。
借势和用人,是创业永恒的两个话题。
借势,也是我常常口头常说的抱大腿的能力,政策、资本、资源,都是撬动杠杆的能力。这里就会有许多决策模型,今天不过多展开,而讲讲用人和管理。
在公司100-200人的时候,碰到了管理混乱,员工协作效率等问题。
早期公司需要自主驱动文化,需要浓厚的创业氛围,依赖最早一批创始团队人的能力,这批人啥都要做,因为刚创业时不会有那么多人,一个顶N。
先到公司的人和后到的人。而到人员规模逐渐扩大时,则需要更为专项专精的人。早期的人才更多是面广和杂,慢慢会面临淘汰或者改变边缘。面对一些更大规模的人才专精培养出来的人,刚加入创业公司的人,有的更多的拼劲和对业务更多的熟悉度,其他优势并不大。
利益的分配,先到的同学,冒了更大的风险,基础薪资拿的不会特别多;而后来的同学相对冒较小风险,并且在专精位置上有更多的直接薪水,所以这时候给到的职位和大饼就会有很多考究。给老员工福利是创始人的大度和对外的口碑,对新人的重用是对未来的畅想。
但最终都需要机制来衡量,要有一杆称。这时候才会有管理。
职级、绩效,是两个结果工具。
职级直接对应你的基础薪资,对应你的能力。
绩效间接对应你的奖金福利,对应你的产出。
过程管理的工具,比如OKR或者KPI,用来定目标和路径,配合绩效一同来复盘。绩效好也会影响职级的上升和下降。
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文化,但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也都是照葫芦画瓢,起初学的不像,但当公司重视使命愿景价值观的打造,让更有能力更有业绩的人才冒出来,公司才会更好。越到公司发展后面,越好抓好组织建设,并且把握大方向。
我个人也从专业向管理转型,因为这是公司人员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并不是说不在意专业方向,而是市场需求需要你更关注哪个方向。只有当亲身经历过,才知道公司如何运作,怎么在公司遇到发展瓶颈时做出改变,很多的发展的问题不是外部势的问题,就是内部管理问题。这种判断并不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