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的生活经验中,更多的是把时间轴拉到小时候,我会有控制她一定不剩饭,幼儿园时,会快速喂饭,督促她快点吃。练琴时软硬兼施,最后孩子对抗,知道发现她把精力都用在怎么做可以不练琴上面前,我才无奈的中断,兴趣班,如果真没兴趣就别控制逼迫。其实你真正放手,孩子倒会有一个准确的评估。当时要是别人的事给到尊重的空间,允许她放弃一段时间,或者放慢进度,总之别逼得那么紧,就不会让她对抗的那么厉害,欲速则不达。倒是因为舞蹈我比较尊重她,没什么期待,权当锻炼身体,恰到好处的保护了她的兴趣,坚持到现在。允许试错。温和坚持自己的立场。孩子迟早是会众望所归。还有一点感悟,有控制欲的人都一定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自己高对方低,自己对对方错,自己大对方小,各种纬度的不平等。会让别人有不舒服的感觉,自然也做不到尊重孩子。对于越大的孩子体现的越明显。越大越对立。
我的理解忽略伴随的对立面应该是高质量的陪伴,及时肯定认可。大人也都有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做不到事一点我都不忽略,成年人在自己有些情绪事件没有消化处理完,面对孩子难免忽略,这里有个提醒就是在陪伴孩子时尽量调整好自己,别把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里的情绪流露在孩子面前,扮演好自己的妈妈角色,在工作里扮演好职场角色,在家里同时扮演好妻子儿媳的角色,找准自己身份定位,灵活切换。以我小时候为例肯定认可都是在我背后听见,父母很少当面认可肯定我,一度对赞许总觉得不确定,是在说我吗?我有那么好吗?这就是一种忽略,我在妈妈的身份里刻意注意这一点,对孩子做对了及时肯定,做错了延迟否定或用她能接受的方式指出来。这就是避免忽略的措施。打压,因为自己的家庭及成长经历中比较少体验到,所以打压的苗头是没有滋生的。尤其是接受系统的家庭教育学习后,不向内攻击也不向外打压,活出自己,影响,吸引,如果没能影响吸引追随,那么依然焦点向内更深入的探索自己。劲儿用在向内上,再亲子亲密关系里,这样做比较保险可靠。
回想起来自己小时候,妈妈老唠叨我东西乱放,数次说我都有自我屏蔽功能,其实这也是一种言语控制。我想妈妈当时只要连续两次说:我已经替你收拾正面表述,或者让我自己“”试错”并承担结果,效果都大于她嗔怪唠叨般的言语控制。致使我们家至今都是老公整理卫生能力比我强。还有我现在也很刻意觉察自己有没有隐形操控,对于更大的孩子远程控制孩子也很抵触,比如貌似让孩子自己选择,实际上还是引导到自己期望的选择里,大孩子都是可以嗅到并决然不配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