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day29 跟黄老师“相爱相杀”的一天

day29 跟黄老师“相爱相杀”的一天

作者: 双溪居士斌 | 来源:发表于2021-03-29 23:20 被阅读0次

    加班到8点多回来,美滋滋地一边吃晚饭一边刷剧,刚放下筷子,就看到黄老师在工作群里发了一段话,第一句是:“贾老师,你咋啥都没改似的呢······”

    我这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怎么,又出问题了吗?”

    于是,打开电脑,对照着黄老师的反馈去找我的问题。果然,经她这次一解释,我才敢说基本理解了她的意思。

    那,之前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三重一大”事项清单的修订工作,跟这个项目的前期成果关联性很强,包括管控权责清单、三会一层议事规则等。而我是上周才加入这个项目,对很多相关联的东西还不熟悉。

    但接二连三出问题,跟黄老师沟通不充分是主要原因。

    就像我之前说的,黄老师是直接布置任务,然后我有不懂的可以随时问她。听起来很好,但这里面有个致命的bug:如果我之前没做过相关的工作,我甚至都不知道该问些什么!

    是的,在我的理解里,“三重一大”事项清单,结构上就是以国家政策为蓝本嘛,然后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稍作修改即可。于是,我就按照常规的做法去做了。

    但,干到第三天,才发现有点不对劲,这时黄老师也意识到了。那就是,我这个项目的党委会议事规则以及附加的“三重一大”事项清单跟常规的体例不太一样——还涉及到一个颗粒度问题。

    她说:“这个‘三重一大’事项清单的颗粒度,对标的是董事会议事规则里的职权范围,是比较粗的;而我们要另外做一个党委会决策事项的权责清单,这个颗粒度对标的是我们那个管控权责清单,要更细化一些。”

    于是,我又吭哧吭哧地改了一版。

    今天下午发到群里,黄老师看了一眼,“惊呼”:“哎呀,你这个还是不对啊!”blabla提了一堆问题,可我一听,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啊。无非就是,我所理解的事项清单,那自然是一项项名词性的“事项”啊,而她觉得要像董事会职权的描述那样,在事项前面加什么“审议、审定”等动词,形成动宾结构。

    她一急之下,直接说:“YT你来接着改,胜斌你继续把那个党委会决策的事项清单改一下。”

    可是随着她自己研究的深入,她又在那喃喃道:“好像他们原来也不是统一用动宾结构,都有诶。”

    于是又改了主意,让我和YT互换刚安排的工作。

    但,她还没形成一个完整的修改意见,于是,我只能一边自己研究,一边等她下指令。

    她的能力倒也确实很强,花了一个小时就搞清楚了整个逻辑,并确定了修改思路——直接参照董事会职权范围那些事项去修订“三重一大”事项清单。

    但她在跟我说的时候,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个核心思路,而是一条条地给我分析,应该放在重大决策,还是重大项目安排。

    听的时候是挺明白的,对,我确实更加明确了不同类型的事项应该分别放在哪个“重”里,或者那个“大”里。

    但我整个的感觉就是,分不清哪些是她的思考中间品,哪些才是最后的定论。

    于是,理解的时候就出现了偏差。

    晚上,在工作群里我积极地回应她的反馈(真诚地为自己工作的失误给她造成的麻烦而道歉,提出给她买奶茶,当然,她没理,咳咳),并趁机梳理总结了自己的思考。

    而她还特别找到CEO曾讲过的一个经典沟通课程,强调了“确认”这一步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算是化危为机,进一步增强了彼此的理解。

    现在想想,如果是以前的我,或者我见过的其他一些同事,遇到这种情景,大概率会埋怨黄老师布置任务的时候没把要求说清楚,进而心生怨念。

    但现在,似乎心态平和许多,并不纠结于谁对谁错,而是积极思考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去改进。

    平心而论,我感觉黄老师可能陷入了知识的诅咒而不自知,或者更现实的可能性是,她很难迅速判断出项目成员所掌握知识的程度,没法给出合适的指令或指导,所以,对她来说,最方便的法子,就是把任务交待下去,然后让项目成员遇到问题自己去问。

    但这样,对她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让项目成员敢于并乐于向她提问。如果别人提问的时候,她但凡表现出一点不耐烦,或者甚至只是鼓励不够,都会让难得鼓足勇气提问的人,再也不愿意去提问了。

    好在,我们都愿意去表达,积极沟通,也许,能够逐渐形成良性的沟通模式呢?

    这不,她在群里回应了我的思考,又把整个项目各个模块的关系讲了一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29 跟黄老师“相爱相杀”的一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mi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