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听了《即兴演讲》这本书,个人很受启发,受益匪浅。这本书翻译名为“即兴演讲”,但依樊老师的观点,译为“即兴交流”更为合适。
虽然名为即兴演讲,但这个“即兴”却不是我们通常所想像的那种临场发挥、不经思考地脱口而出,而是指其借助某种机会进行自然表达,在适当的地点、恰当的时间适当发表个人见解,发挥个人影响力,所谓Leading in that moment。这种即兴演讲实际上也是和准备正式讲话一样,需要技巧也需要练习。
不要把“即兴演讲”单纯理解为那种在报告厅、会议室、结婚礼堂里所做的讲话,现在交流的方式日趋多元化,更侧重于高效和快速,那些非正式的对话所带来的影响力并不亚于以上那些正式场合。
这些非正式对话可能发生在电梯间、停车场、餐厅等任何地方。而你可能在这些场景中遇到你的老板、员工、同事或者客户。相遇的时刻,你都可以用即兴演讲来影响和激励他人。这种面对面的即兴交流,说话者没有演讲稿照念,表达更真实自然,拉近了说话者与听众的距离,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并且,像这种当面快速提出见解、快速回应的敏捷反应力,使人充满魅力,能给个人的影响力加分。
非正式场合的即兴演讲,个人虽认识到其重要性,但执行得不是很到位,尤其是在午餐时间、会议间歇期间,没有有意识的跟近公司领导,当面交流解决部门业务难题。
与非正式场合的交流能力相比,我的正式场合的交流能力才是硬伤。在正式场合,我大多不主动发言,并且似乎成为一种习惯了,只要不是必须发言肯定不发言。个人总结,这种“不主动发言”的背后隐藏着三个层面的问题:
1、认知层面的问题
首先是完美主义倾向非常严重,总想着自己一开口就能抓住大家的注意力,表达流畅思路清晰语言准确,对问题的分析或者发表的观点犀利新颖,引得大家刮目相看。事实上,这怎么可能?自己本来就腹中草莽平时又不练,怎么能一张口就有惊人之语?怎么能出口就成章引得满堂彩呢?
其次是自私心理作怪,这点以前没意识到,为什么不发言?还是私心太重,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量发言,没有站到更高层面去看待问题。以前老担心自己说得不好,会浪费别人的注意力,占用他人的时间不合适,这个想法表面看似乎没毛病,但是你怎么就能确定你的观点想法就没有价值了,头脑风暴不就是要这样的效果吗?
2、心理层面的问题
跟身边的人相比,我似乎更容易无端心理紧张,尤其是在正式场合,快轮到自己出场时,总会莫名其妙的紧张,喉咙发紧心跳加速,头脑一片空白,发言时自会语无伦次下句不接上句。适度的紧张可以刺激自己更好的表现,但像我这样的过度紧张就难以理解了。
3、个人能力不够
能力不够的方面主要有:普通话说得不好,说话咬字不清,经常把音读错,别人听不懂。说话声音小,说出的话似乎是从喉咙里发出的,没有做到胸腔腹腔口腔之间的共鸣,声音没有感染力。最重要的是思维不够快,头脑反应慢,做不到滔滔不绝情有可原,但也不能一说就卡、经常卡吧。
这些问题跟自己平时很少说是很有关系的,工作生活中自己会有意无意的关掉了跟外界交流的机会,丢弃个人日常锻炼的良好机会,最终导致正式场合时说话时自信心严重不足,导致自己过度紧张,结果自会差强人意。
知易行难,“不主动发言”已成为我的陈年陋习了,尽管积习难改,但我有信心去打破它战胜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