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刚上一年级,每天老师布置的语文,数学,英语作业轮番上阵,每天作业都写到9,10点,老婆在那天天盯着写作业,可依然状况百出,孩子磨磨蹭蹭,妈妈恨铁不成钢,我不打不骂,你不听,我打骂你才听,.......
每次我试图介入调解,被老婆白眼:你又不辅导小孩,别站着说话腰不疼,......
女儿所在班级家长微信群里大家关于辅导小孩做作业的画风也是充满了无奈
“我昨天实在忍不住了,又骂了她一顿,......
我们做作业,我得在旁边准备一个棍子,......
我们每次回来就是吃这,吃那,还要看电视,就是不想写作业,......”
这不由让我去思考,关于辅导小孩作业这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知道钥匙肯定不在小孩子身上,而是在别处,这里借用陈忻老师的话讲就是
“为什么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不是单单孩子,而是需要整个家庭去改变,信任,良好的关系,尊重孩子,建立能力感,安全界限。”
陈忻老师的一组文章“2岁多的孩子特别不听话?打包十几篇我过去写的文章,帮你理清知识点和思路”(微信公众号:陈忻儿童心理),很受启发,写的也特别好,我就直接摘录几段在此。
“打骂并不是让孩子真正听了,真正听,是指孩子了解你的意思,并且真心接受你的意思。他的心情是愉悦的,打骂不过只是让孩子暂时屈服而已。” 而这种暂时的屈服就会产生一些不好的情绪,这些情绪无处释放,可能会进入潜意识,形成未来的一大障碍。
“温和教育不是不打不骂,而是理解她的想法和感受。说到她心里,她才能明白,才能有用。”
要关注亲子互动的模式,在和孩子有关的问题上采用和孩子商量的做法,而不是仅仅把大人的意愿强加给他,让他一定按照大人预想的方式去做。
“孩子信任父母(一个是基于爱,一个是基于信任父母能够帮助他们,所以用具体的方法去帮助和引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孩子自我价值肯定,安全感,同理心建立,家长将心比心,耐心,坦诚,把父母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道歉的作用)
孩子的成长包含了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理解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情绪,辨认别人的情绪,根据他人的情绪,知道怎么得体的与人交往,孩子先从父母那里学会辨认情绪的)
建立能力感,孩子只有在尝试做一些事情,成功或者不成功,找到自己能力的边界。有了能力的边界,也会有安全/不安全的边界。”
“养孩子,你看到一点,看不到整体,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就容易掉坑里。
要退一步,看到孩子发展的一个大画面,把这些点联系起来,建立内功,有了内功,碰到具体的问题,你的招式才可以变化无穷。”
最后这段让我突然想明白了许多道理,那些我过往纠结的孩子写作业问题,没礼貌问题,乱丢东西问题,其实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点而已,我过分关注于那个点,而没有看到整个面,就导致矫枉过正或是治标不治本,归根结底,孩子的问题反映的是成长系统中某方面的缺失,以及家长教育培养不到位。
同时用系统思考的框架去学习,去看问题,你对问题的理解会更有深度,也更有指导意义,因此,学会正确思考的意义无可估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