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弟弟,在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读书,马上大四了要毕业找工作了,家里人就说你还是好好准备考研,考一所好一点的学校的研究生,这样你的舞台就会更大,机会就会更多。可是弟弟也没有拒绝,自己也没有啥想法,在自己的心底里也没有做出明确的选择。然后对父母们说,好啊,你们让我考,我就去考,我觉得是肯定考不上的。于是一年后,结果出来,确实没有考上。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我们表面是没有做出选择,但是实际上你是做出选择的,只是这种选择你没有感觉到,实际上是不知不觉自动完成的。为什么?因为时间是不允许你不选择的。不选择本质上其实也是一种选择。
我再举个例子:
以前在联合国投票选举通过某个议题或者法案的时候,每个常任理事国是需要投票表决的。我们经常会听到中国政府会选择弃权。表面上看,弃权意味着放弃选择,实际上不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选择。只是这种选择不明显,但是它同样对选举的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我们再回过头看一下第一个例子,我弟弟表面上没有做出选择,但是他的个人行为却非常明显地表现出了一种选择。只是这个选择不是主动的、积极地,发自于他内心的。
现在社会,我们面对的信息越来越多,处理的事物或者工作场景也越来越复杂,每天都会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有的时候,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选择方向不对会导致了我们越努力,越失败。所以很多人都害怕选择,害怕努力白费,害怕失败。于是就不想做出选择,而是选择等待。可是最终时间是不等人的,时间的长度范围是基本锁定的。我们清醒的记得,在2000年中国申请到2008年的背景奥运会主办权的时候,那时我以为还有8年的时间呢,好漫长的时间啊,慢慢来。可是现在也只是转眼一瞬间。时间的终点一旦确定,这个日子就会到来,而到来的速度取决于你自己的感知能力。如果8年的时间里,始终没有做出选择,而是选择等待,那们这种选择的结果必定是最差的或者是最不好的。因为这段时间里如果你去努力冲刺一把,无论方向对错,你还是有50%的概率走向成功,而如果你选择所谓的“放弃选择”,则是永远的关上了通往成功的大门,留给自己的只是时间的流逝,内心的焦虑和心情的失落。
小时候估计大家也听过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齐国的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而且内心喜欢排场,所以经常会安排300个人给他合奏吹竽。而南郭先生自己不会,但却擅长包装和吹嘘自己,把自己说得很厉害,结果被齐宣王编入了300人的队伍。可是齐宣王死后,儿子齐湣(mǐn)王则喜欢独奏,于是南郭先生则不可能混过去了,只好连夜逃走了。
感觉这种场景似乎不大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哪有那么笨的皇上?可是它蕴含的道理却无处不在。南郭先生被编在300人中后,没有再做出选择,一种乐于自己当前的处境。表面上是赚到了,成为了皇上喜欢乐队的一员。但是实际上,南郭先生的损失是非常大的。因为外部的环境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如果自身没有做好准备,暂时躲在了安全区,表面上是安全的,但是一旦环境变化,则会措手不及。如果南郭先生在一开始或者编入300人的队伍后,就专注于自己,从自己出发做出选择去学竽或者其他更多的乐器,几年学成后,则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总是有机会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优势的,而不需要终日惶恐了。
在现实的生活中,这样的南郭先生其实也是不少的。很多人大学毕业后,依靠父母或者亲戚朋友的特殊关系找到了好的工作或者考上了公务员,于是每天朝九晚五,一日复一日的上班。每天在单位混日子,也不想去学一些新的技能,心里想这个单位待遇好,工作轻松,反正有某某某的关系照着,怕啥。可是,现在外界环境变化飞快,贪污腐败也越来越透明,原来照着的人随时有可能翻船。有些本来待遇好的国有企业很有可能会破产,所以外界因素变得越来越不可控。这样,这些类似南郭先生的人,在恶劣的外界环境中就很可能会沦陷,失业。而且往往在自己失业的时候还不自知。
我们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是在自己有能力做出选择的时候应该把握好选择的能力,做出自己最好的选择。王阳明37岁龙场悟道的时候,发现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我们不要把自己的注意力过度的放在外界环境,而应该逆向而行,把自己的注意力收回来,放在自己的成长上,一切的努力一切的付出都要聚焦于自己的成长。让时间成为我们的朋友,让时间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觉醒自己,开启自己的心智。不要再选择等待,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时间的成本高于一切。我们需要勇敢的站出来,告诉自己,一定要去做出我自己的选择,因为不选择,我将失去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我们的青春,我们的价值。不从内心去做出选择,其结果是消极的,被动的,是很难达成我们的目标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