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老公去洗澡的时间,丹丹在房间里来回踌躇了一会,轻轻走到床边,拿起对方手机。
她熟练的解开手机秘密,快速翻阅老公的微信、通讯录、微博、淘宝···
没有查看到可疑情况后,又悄悄把手机放回原处,假装在看书。
其实,她本来也不会这样的,只是有一天翻看老公手机时,对方很生气,所以她觉得老公心理有鬼。
虽然每次“明察暗访”,都没发现对方有越轨的行为,但还是忍不住去翻看他手机。
但她老公却很反抗:每次只要被查手机,就有种被查岗、不信任的感觉,好像边界感被侵犯了。
01
伴侣间到底该不该有隐私呢?
亲密关系里,是需要隐私和边界感的。心理边界虽然看不见,但却真实存在。
乔治·戴德在《所谓人际高手就是让人舒服》一书中,提到:“90%的人际关系问题,都是心理边界不清导致的。”
不管亲密关系、家庭关系、职场关系、亲子关系等等,在交往中,若不设任何防线,是心理边界模糊的表现。
这个也会导致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容易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反而让关系变沉重。
所以书中提到出了人际交往法则:
“知深浅、懂进退、懂得建立自我边界和尊重他人边界。”
02
当然,隐私不代表隐瞒欺骗。
陈洁家族有精神病史,自己也精神分裂症,后来住院一年后好转,就出院了,每天吃药控制。
父母看她的状态缓和了,就开始给她张罗相亲,希望能给她找个好人家。
后来相亲中,遇到一个老实、家庭条件不错的男生,两人都看上了对方,于是决定过两个月结婚。
陈洁害怕失去来之不易的情感,就刻意隐瞒了自己的疾病。为了不让对方发现,把药物装在钙片盒中。
婚后不久,因为一些情况,导致病情加重,最后也没瞒住男方家庭。
他老公如晴天霹雳,没想到被对方坑得这么惨,于是果断把老婆送回了娘家,解除了婚姻关系。
03
隐私和隐瞒欺骗不是同一个概念。
这里的隐私指的是我们的心理边界,是维持客体独立的一种方式,是保证良好关系的方式之一。
比如:不会过度干涉、包办别人的事情,不控制他人、不在关系里过于依附融合。
而隐瞒欺骗是道德层面的东西。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刻意采取欺骗的手段,隐瞒自己的一些事情。
比如:隐瞒过往婚史、生育经历、违法事情、身心疾病等。
04
没有隐私的生活,就像自我边界被强行突破。
当我们不喜欢伴侣对自己的过度干预,对方又扔出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的话时,瞬间浇灭了所有的热情。
因为这句话不仅没有感受到温暖,反而像是对方的一个特权。
Ta可以打着“以爱之名”来干涉我们的生活,所有的操控和越界行为,都变得理所当然。
这种强烈的入侵,会使关系变得压抑沉重,让关系的人急着想切断这种模式。
比如:“我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伴侣,他却无动于衷,还坚决要离开。”
这或许不是对方狠心,也不是变心了,而是心理边界感被过度突破了,爱不下去了。
05
保持边界感,是维持健康亲密关系的重要支柱。
一段关系的开始,就像两人拥有了一个“情感账户”。
我们在里面投放“爱、信任、支持、尊重、包容”,还是投入“猜忌、不安、恐惧、争吵、占有”,结果是不一样的。
当我们尊重伴侣的关系边界,当我们信任伴侣的为人处事,当我们做好自己的心理成长。
也就没有那么在意对方的隐私,更不会想着去窥视对方的一举一动。
束缚圈不住一个人的心,有一定空间距离的爱,会更舒服,拥有一定隐私也是必要的。
而健康的关系,既能尊重彼此的心理界限,又能给予很好的情感支持。
图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