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抬眼望去,小城街头上的凤凰木已经没有花了,那“长放半年花”的紫薇花也开败了,阳台上只剩残荷枯枝,那仍笑在枝头的,只有长春花依旧了。
那满路的异木棉花,已经花开满树,远远望去,在秋雨的滋润下,是红得沉甸甸的一树,压得那树冠也仿佛低了头的样子;十月的桂花花香满路了,花儿在叶间细细碎碎地闪烁着。这秋天终于是来了。
秋风起,秋雨绵绵,黄叶遍地,天气渐渐地凉了,冬天也在赶来的路上,今年,竟是快要过去了。
也许是觉得今年剩下的日子不多的原因,我在这个九月和十月突然就自然而然地变得积极了一点。
开始早起了。虽然会依赖闹钟叫起,但闹钟一响,在床上顶多再赖上20分钟后,就会自动自觉地离开被窝。
大熊问我这么早起干吗?我很认真地告诉他,为了能把这一天的杂务提前完成,这样,平时晚上还在忙碌的时间,就变成剩下来多出的时间了。可以好好地玩了。
可是,虽然有早起,但却依旧没有在早上就完成写文的任务。但做做运动,抄抄书,倒也不算是无所事事。
我是从今年一月的时候开始抄书的,坚持一段时间后,现在改用摘抄和画思维导图的方式了。
刚开始抄书的时候,有朋友说:“如果是要想通过抄书记住精美句子就省了吧,还说,我们的脑袋是用来思考,而不是仅仅记忆的。”
我倒不是反驳这句话,而是,我抄书的初衷根本就不是为了记什么好词好句,我只是想自己能静下心来,能够不受外界干扰地认真读完一本书而已。
也有朋友劝我抄《道德经》,这样得到的益处会更多。我倒不是认为抄《道德经》得不到更多益处,只是,我抄书是因为总是静不下心来看书,我抄书,不专为某一本而来,我只是想能认真读完一本书而已。
那么,对于,我得到了什么益处呢?说来也有些好笑,开始抄的第一个星期,依旧是小花猫钓鱼,东看看,西摸摸,字也是歪歪扭扭,没有规矩。但是,坚持了一个星期后,我发现,字开始变好了,而且对抄书又有了新的看法。
抄书是不适合工具类的书的。因为工具类的书比较枯燥,抄着令人乏味,而且,工具类书不适合一字一句的精读。适合看工具类书的方法是用思维导图作总结,这样直观,而且一目了然。就像我开始抄的这本《古人生活》,写是古人生活日常,对于我想通过这本书来大致了解古代的社会生活,单纯逐字逐句抄,就未免显得太啰哩啰嗦,让人不耐烦了。
抄了一段时间后,我又发现,对于我而言,抄书也不能整本抄。可能因为我平时的阅读速度比较快,整本抄的话,我发现我不太有耐性。所以,现在已经是固定下来为摘抄和画思维导图的方法了。
粗略算了一下,在九月整个月大约看完了五本书。如果实际算起来,是不止五本的,但对于现时流行的网络小说,像方便面一类的,我是归类于看完就忘系列,就不归入统计了。
读书的日子久了,越认同“年少时看到的都是好与坏,长大后看到的全是悲与喜”这句话。这几年,感觉自己已经开始到了没有办法去看那些悲伤的故事了。
我只是个俗人,很多事都是不能放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