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己学。因此哪怕教师在课堂上事无巨细地咀嚼文本,倘若不教给学生阅读和学习的方法,那他永远都只能依赖老师,从而导致无法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事。
魏书生老师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做法可以用16个字概括: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习惯。他们相互联系、立体交叉的,是一个学习的整体。
01提高认识
提高认识是指提高学生对自学能力的认识。其做法是向学生提供自学成功的范例,树立自学成才的榜样。魏老师给学生讲高尔基、鲁迅等没有大学文凭的人是怎样自学的,也讲那些先天条件不好的人是怎样自学的,用生动的故事去点燃学生励志自学的火花。
除了提高认识,还要带领学生经过自学实践体会自学的好处,从而增强他们走自学道路的信心。魏老师批改作业时立足于启发学生自改,增长他们自己发现错误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摸索学习道路,让他们懂得学习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在知识的天地中,个人所处位置不同,学习的方法也绝对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和路径去攀登知识的高峰。
02激发兴趣
这里是指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魏老师的做法是每提一项自学要求,都力争得到学生的同意,让他们愉快地接受,树立起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
及时反馈是培养兴趣的一种手段。魏老师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语文比赛和考试,例如举办语文知识竞赛。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自学方法,让学生自学、自考、自查。例如,我也可以以一个语文单元为单位,鼓励学生自学和自己出试题,整合学生的试题后,举行一场语文比赛,以赛促学。
03交给方法
这里的方法既包括自我教育的方法,也包括自学语文的方法。自我教育的方法主要涉及心理学。
指导学生掌握自学语文的方法,主要有几点:
(一)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
(二)把自学的步骤告诉学生。在魏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课文基本上按步进行。1.定向。明确学习要求,例如教《桃花源记》,上课时在黑板上提示学习重点:①学哪几个字,那几个词哪几个句子;②背诵③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理想的局限性。2.自学。一般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百分之六七十的问题,剩下的通过讨论和教师答疑来解决。3.讨论。前后左右四个学生一组进行讨论;4.答疑。四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解决,必要时由老师回答。5.自测。有时自己出题,有时相互出题,也有教师出题的,当场答题,当场批分,让自学者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效;6.自结。上完了这篇课文,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重点,学习环节,哪个满意,哪个不满意。
(三)注意教学生读一类书的方法。例如读一套书,学生进入初中后就凑齐初中六册语文书,讲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编排顺序和中学阶段语文的知识结构。他将整套语文书比作知识树,并将它分成大枝、分枝、枝杈等,解剖初中语文知识。跟学生强调哪些需要记忆,哪些必须理解,这些知识点各自分布在语文教材的什么位置上,学生都了然于胸。
再说读一册书,新学期开始要求学生先通读一册语文课本,要求学生数一数教材中有多少生字,把它们列成表,列出生词表,有多少篇课文,有多少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和诗歌。课文后习题有多少,多少字词句练习题,多少修辞、逻辑方面的训练题,听说读写训练题各有多少?知识短文有几篇?课文后的附录有多少?
还有读同一种体裁的书,学习一种文章体裁,同样要求学生将同类体裁的文章集中列表,概括它们共有的特点。
时间证明,学生尽早尽快掌握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他们自学将会起指导作用。
04培养习惯
这是指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其做法是让学生心目中有大目标。一年里达到的目标,十年达到的目标,在心中都能有规划。有了总目标,学生就会安排一年里的每一个月甚至每一天应该做什么,每年、每月、每周都有计划,要求学生经常拿这些计划来检查自己。具体的说就是从某月至某月要看几篇文章,几本书,做几道练习题,到了学年结束,初中毕业看到自己的作业本和成绩,就会感到收获的喜悦。
再一点就是通过反复的自学实践,增长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他们对自学的渴求感和自信心。鼓励学生自己命题有一定难度,但又不能是偏题,怪题。事实上出题的过程也是自学的过程,目的是增加他们的自学实践,使他们自然成习惯。
读后感
我初步认识到了学生自学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这是需要我不断思考和践行的问题。
能够教学生自学的前提是教师自己有自学能力。所以我还需要加强有关学习方法书籍的阅读,概括、提炼、总结方法,带领学生一起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长期的教学目标。
如何有效阅读整本书甚至整套书?魏老师已经做出了探索,我辈仍需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