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题材熟悉度和主题适应性对评判电影艺术的意义

题材熟悉度和主题适应性对评判电影艺术的意义

作者: 天贝兄闲谈 | 来源:发表于2024-08-06 23:05 被阅读0次

题材并不是评判电影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唯一标准,但题材对电影欣赏与评价的决定意义却也在几个方面上展现出重要的作用。

首先,如果创作者对自己所选择的题材没有一个充分的熟悉度,那么就有可能影响作品的真实性和冲击力。

电影要用艺术化的真实去再现生活,创作者需要在充分了解和熟悉他所要创作的电影题材的基础上,才能给予添加各种真实动人的细节,才能将作品的真实性表现出来。

可以说,创作者对题材的熟悉度和掌控力,就是完成一部作品初步创作的根基。

比如韩雪在《导演请指教》上执导的短片《超时未送达》就是一部典型的悬浮失真的作品。

显然身为知名演员的韩雪对外卖员这个职业丝毫不熟悉,对展现底层劳动者生活境遇的掌控力也远远不够。

她眼中的外卖员好像是把送外卖当作是一种休闲消遣。

一天只送30单外卖,却住着宽敞明亮的豪华单间,还有大量空闲时间放在读书和看电影上,平日里撸撸猫,弹弹吉他,显然是某个富二代来体验生活来了。

不懂装懂,矫揉造作,对自己不熟悉的人物、题材和故事下手,就是拥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很难创作出真实动人的作品。

当然,一个人不可能熟悉所有人的最真实的生活,他所能了解到的真实也可能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限制的,但这就更加需要创作者设身处地去探寻和调查,去思考与剖析,去整合与加工,艺术化的真实是对真实的尊重,则是对艺术的顺应。

此外,题材也应该与主题相适应。

题材是表现主题的重要材料,题材应该与主题相适应。

有的题材能够充分表现出作品想表现的主题思想。

题材能否表现主题,也需要创作者对自己选择的题材进行深入的挖掘。

前提是这个作品的主题有一定的挖掘和探究的空间与意义。

鲁迅先生认为:选材要严,挖掘要深,首先也需要选材。

题材在能否适应主题上,也是有明显区别的,这种区别也会影响作品的艺术价值以及对这种艺术价值的评判标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码字不易,相遇即是情谊,您的支持就是我每日更新的最大动力与温暖鼓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题材熟悉度和主题适应性对评判电影艺术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dq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