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朝嘉靖15年(公元 1536 年)董天锡编撰的《赣州府志》记载:“窦州杨筠松,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过虔州,以地理术授曾文辿、廖金精。卒于虔,葬雩都药口坝”。
三僚曾氏族谱却有关于杨救贫的详细传略:“杨公仙师祖籍山东窦州府,父名淑贤,剩三子,长曰筠翌,次曰筠殡,三曰筠松。杨公仙师名筠松,字益,号救贫,生于大唐中和甲寅三月初八戌时。幼习诗书,一览无遗,十七岁登科及第,官拜金紫光禄大夫之职,掌管琼林御库。至四十五岁,因黄巢之乱,志欲归隐山林,偶遇九天玄女,授以天文地理之术。明李国木撰《地理大全》七卷至十卷为杨筠松所著《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杖》。
据史书记载,廖、曾两姓都从宁都徙居兴国三僚,“盖两家冢宅,皆
三僚风水文化:三祖师杨曾廖画像筠松所卜而贻之谶云”。(明?6?1嘉靖董天锡编撰《赣州府志?6?1人物志》)。可能是因为这一缘故,三僚人非常愿意跟外人介绍杨救贫为三僚卜地开基的传说。
据说曾文辿是杨救贫的首座弟子,也是三僚曾氏的开基祖先,自从在黄禅寺偶遇杨救贫之后,便与杨救贫云游天下,但是曾文辿一直都想寻找一块吉壤,世代定居下来。在宁都的赖村,曾文辿希望在那里安家,在他看来,那里的风水可以出大官,杨救贫说那里的山是秃头山,只会出大盗。后来在雩都的平头寨,曾文辿说这里是“五虎下山,狮象把水口”,将来子孙肯定兴旺发达,谁料杨救贫又说他看错了,这是“五鼠下山,猫儿把水口”。曾文辿发现三僚的风水不错,子孙可以世代为官,于是告诉杨救贫,他已经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的好地方。
杨救贫来到三僚一看,果然是一块肥沃的盆地,山水环绕,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在遥远的盆地边缘有一棵高大的松树,树底下卧着一块圆形的巨石。但是,在这位风水大师的眼里,看到的却是一块适宜风水先生世代居住的地方,整个盆地就是一个硕大的罗盘,盆地中间的长条形石峰酷似罗盘的指针,而松树和巨石则是风水先生随身携带的雨伞和包裹。他说,住在这里,子孙后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原来杨救贫担心死后风水成为绝学,希望徒弟们能够世代继承他的风水地理学问。
杨救贫和他的两个弟子(曾文辿和廖姓开基祖先廖瑀)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起茅棚住了下来,一人一座茅棚,茅棚为“寮”,故称“三寮”(现在为“三僚”)。
杨公画像曾文辿将全家迁往三僚村定居时,杨救贫特地为他择址定向,并作了一份地钳记流传至今:
僚溪山水不易观,四伴好峰峦;
乙上罗经山顶起,西北廉幕应;
南方天马水流东,仙客拜朝中;
大盘蛇形乙辛向,十代年中官职旺;
今迁此地为辿居,代代拜皇都;
初代钱粮不兴大,只因子癸相刑害;
中年富贵发如雷,乙木水栽培;
兔马生人多富贵,犬子居翰位;
今钳此记付文辿,二十八代官职显。
明清以来,曾氏后裔人文蔚起,出了许多人才。据说海外的风水考察团来到三僚,都会拿着这份地钳记,寻找其中的“天马水”、“出土蜈蚣”、“罗经山”和“乙木水”。
杨救贫一生致力于风水之术,扶危济困,晚年却不幸为政客所害。在他所处的时代,唐帝国已经衰微,诸侯称霸。统辖虔州(今江西赣州)的诸侯是卢光稠,他早有独霸天下的野心,于是自立为王,号称卢王。卢光稠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便请杨救贫为其卜天子地,卜得后,将其母改葬。在答谢杨救贫的宴席上,卢光稠问杨救贫还有天子地否?杨救贫答道:一席十八面,面面出天子。卢光稠不愿别人也得到天子地,与他争夺天下,于是在酒里下毒。杨救贫察觉后,立刻带着徒弟回家,可惜船到雩都药口坝,便毒性发作,杨救贫问弟子曾文辿此处何地,曾文辿说是药口,杨救贫叹道:药到口死矣!仇不可不报也。临死之前告诉曾文辿游说卢光稠在赣州磨车湾安装水碓,十字路口开凿一口水井,则世世代代为天子矣。曾文辿不解,询问其中的奥妙。杨救贫解释道,磨车湾安碓,单打卢王背,十字路口开井,卢王自缢颈。在不同的位置上安碓凿井,在风水上破了赣州的“天子气”,制煞了卢光稠。后来卢光稠果真背长痈疽,疼痛难忍,自缢身亡。
曾公画像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缝舆,号逸真,江西于都葛垇小溷村人,生于唐大中甲戌岁(854),卒于梁贞明三年丙子岁(916),享年63岁。其父曾德富。兄文遄、弟文迪,文辿排行第二。曾公幼习诗书,熟究天文经书,黄庭内经诸书。隐居雩都黄龙寺时,缘遇杨公筠松,得其悉心指黠青鸟,遂得堪舆大道。
后梁贞明丙子年,曾公与诸徒袁州万载觐丘山(今江西宜春万载县),肖形五牛饮水穴,穴结池心,授指谓子徒曰:“吾死葬此,切记”。时值腊月,果卒。诸徒如命安厝。命其地曰:“曾仙塘”。后经数年,其徒于豫章江西南昌复见文辿师,惊其未逝,之后遂启其冢,果空棺,始知文辿师尸解,真成地仙矣。著《寻龙记》《八分歌》俩卷行世。后人尊杨(救贫)、曾(文辿)、赖(布衣)、廖(金精)为风水四大祖师。
曾文辿自幼读书,原想通过科举仕进,因逢战乱,隐居在于都县黄檀寺读书,不问世事,后偶遇杨筠松先生,羡其学问,遂拜杨公为师,随其学习堪舆术。他将全家迁往三僚村定居时,杨救贫特地为徒弟择址定向,并作了一份地钳记流传至今:
僚溪山水不易观,四伴好峰峦;
乙上罗经山顶起,西北廉幕应;
南方天马水流东,仙客拜朝中;
大盘蛇形乙辛向,十代年中官职旺;
今迁此地为辿居,代代拜皇都;
初代钱粮不兴大,只因子癸相刑害;
中年富贵发如雷,乙木水栽培;
兔马生人多富贵,犬子居翰位;
今钳此记付文辿,二十八代官职显。
曾文辿唐末五代时迁三僚,时历宋元明清,迄今千多年来,特别是明清两朝以来,文辿后裔蕃衍千枝万派,分布全国各地,已成万丁著族,人文蔚起,忠烈满堂,卓然俊拔之士达于中外,足见杨筠松当年的预测不谬也。现在许多海外易经考察团专程到三僚村,都是拿着这份钳记,寻找中间提到的“天马水”、“出土蜈蚣”、“罗经山”、“乙木水”的所在。
廖金精名瑀,字伯玉,相传其曾入山学道,长居虔化县(今宁都)翠薇峰金精洞,自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相传他年方十五,已经精通四书五经,乡人称其为“廖五经”。
唐末兵荒马乱,科举不继。廖瑀的父亲廖三传擅长堪舆,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转而研究堪舆之术。杨救贫在兴国、宁都、于都一带活动时,廖瑀与杨筠松相遇于虔化,起初他不服杨救贫,年轻气盛,屡屡与杨公斗法。有一次,黄陂廖氏请杨救贫去堪定一个门楼位置。廖金精预先用罗盘定准了方位,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杨救贫来后,却不用罗盘,只是用手里的一根竹竿,随手往地下一插,却正中了铜钱中间的方孔。廖金精这下服了杨公,虔诚地拜杨公为师。
廖金精原来住在宁都东山坝。为早晚追随杨公,他随师傅迁到兴国三僚村居住,后来得到杨公亲传青囊秘籍。三僚廖氏杨公祠大门的对联“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就暗寓了这个故事。廖瑀著有《怀玉经》、《俯察本源歌》、《一盏灯》等著作传世。
廖公画像相传杨公仙逝后,曾文辿远走万载西山。廖金精在三僚传承杨公之术,他先后应邀外出替人相地74处,皆应验如神,其中最出名的是乐平许学士家坟地。乐平许学士请他择地建坟,他选了乐平城郊江家桥畔一个穴位。这个穴是茅山的余脉,名叫“将军座”。主许氏二百年登科及第,文经武纬,家道兴旺。廖金精给许学士留下一个钤记说:“万槲千仓山势雄,前朝后护其龙穴。下后庄田抬百顷,何劳谷将起高峰,正龙华盖起重重,杀曜文星两势雄,武略文经从此出,紫袍牙笏掌边戍。大扩冈上乱纷纷,狗赶羊来失却踪,小陡头水流来急,儿孙兴旺定光宗,军山面前来朝拜,虔州钟鼓响咚咚,他日贤郎来任彼,方知妙术有神功。”他解释说:许家的后人将来会到我的家乡虔州做太守。许学士称谢说:“将来如果应验,我们许氏后人一定要到尊府来感谢。”60年后,许氏后人许中果然出任虔州(今赣州)大守。
南宋建炎3年10月,乐平许中到任虔州,亲至三僚廖金精家里致谢。因为廖金精已去世多年,故许太守为廖金精扫墓致祭。许中祭文至今仍存。文曰:“维宋建炎三年岁次已酉十月丙子朔越二十日末,朝请大夫直徽猷阁知桂州并管内劝农公事充广南西路兵马都铃辖兼本路安抚使主管经略司公事赐紫金鱼袋许中 谨托武功郎谢永锡,以清酌庶肴之奠,致祭于故金精山人伯瑀廖公之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