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三国,可以说我一直在看三国吧,鲍国安的、陈建斌的、赵立新的…各种版本的三国,虽然《三国演义》只能当小说看,甚至《三国志》也多有史家之虚言浮笔,可我就是喜欢三国。我说的不是书,是电视剧,我自小厌恶读书,三国志都没有看完。我觉得好的文字不是用来取悦一部分人或者大部分人的,就是为了取悦自己。别说是网上流传的,就连多数书上我都只看到四个字:妖言惑众。这也符合我的下笔路数:没有路或者11路。
说到三国, 遥想当年官渡之战,袁绍引兵七十万对阵曹军七万(实则11万对两万),然败至不足百骑,此战成就曹操统一北方、定鼎中原之大业。(有人说晋朝的基础是司马懿打下来的,错!晋朝的基础是从这一仗就奠定了的。)且不说袁绍好谋无断,也不说曹阿瞒本身就是奇才雄主,可见古往今来比拼的从来就是人才而不是人多。我也断定,在人工智能没有完全普及之前,所有的核心竞争力仍是人才。
人才,我不知道什么人是他妈的人才,也不需要知道。但哪些人不是,却一目了然。(比如那些就连拍个马屁都落俗套的人)小至一个团队,大至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把不是人才的人清理出管理层,然后把其他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何不强?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如果说官方有种种禁忌和取舍,可以理解。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外强中干,或者直接面临倒闭,我们这个社会人才匮乏吗?12亿人口挑不出2亿可用之人吗?不是,是有些管理者缺乏识人用人的能力。由此可见,识人用人才是一个管理者最核心的能力。这样的人干的才是事业,才有明天。而另外一群人干的全是传销!
羊不可为狼首,虎不可为狗尾,匹夫竖子不相与谋!畸形的时代造就了畸形的管理者,也就是说你昨天的成绩,未必靠的就是你的能力,而你今天的能力未必顺应得了这个时代。这不是人的过错。但人应该知道自己是怎么弯的才能把自己扶正,如果等到时间要去清洗自己的过错时,必然矫枉过正。
一点感悟:当贵族和士族短兵相接时,贵族必败,官渡之战可见一斑;当士族与士卒(老百姓)短兵相接时,士族必忘,参考我新中国。然而真正决定其成败之关键均与士卒无关,关键取决于贵族或士族中某个杰出的领导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