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a4f19149938 | 来源:发表于2023-07-04 13:49 被阅读0次

                唐代 ·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译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创作背景: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赏析:

该诗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

 

相关文章

  • 蝉蝉蝉

    夏天 蝉蝉蝉 蝉在笑 爷爷的蒲扇与凉茶铺 茶余饭后 也打不到平手的喧闹 夏天 蝉蝉蝉 蝉在在闹 汽水在冒泡 脸埋在...

  • 听蝉颂蝉论蝉悟蝉

    题记:知了知了 知了知了 早晨起床时 还是白嫩的皮肤 怎么一转眼功夫 就变得黝黑黝黑 于是我拼命的喊: 我是白天鹅...

  • 蝉之蝉

    蝉之禅 文/锦心明道 是孤单的虫子 叫蝉 是博闻的学士 叫知了 是天生的歌手 喊你咪咪嘎 数载静默 无声无色 难道...

  • 蝉生蝉落

    文|叶黎 知了叫了一辈子,有些事情,它真的都知了了吗? 01. 天地间户名一声雷,我便落到了地...

  • 夏蝉

    夏蝉 看到蝉壳, 捉不到蝉。 捉到夏蝉, 却听不到蝉鸣。 去年捉蝉享美味, 今年捉蝉放蝉 午后庭院椿树下 听蝉鸣

  • 《蝉》

    ____诗有创意的创作(之二) 出土无翅爬着走, 攀上高枝也风流。 高调一夜掉渣土, 杜甫草堂知了猴。

  • 《蝉》

    ____诗的着眼点 (之三) 情歌曲曲意绵绵, 弄巧成拙篇篇烂。 附庸风雅蛤蟆镜, 诗情浪漫蝉上蝉。

  • 《蝉》

    ____诗的小资情调(之一) 孤芳自赏蝉噪响, 只饮露水不吃粮。 飘然若仙诵诗卷, 绕梁三日俗声狂! 附余热焰才女...

  • 在这喧嚣的城市 我偶尔听到了你的吟唱 我以为 我独自在那山岗 还含情脉脉的看着那姑娘 而你啊 在地底那么多年 只为...

  • 毋庸置疑,他是所有蝉中歌声最为动听的那一个。 有些时候,上天会特别眷顾某些人,蝉亦如是。然而后天的努力也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fh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