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以真心,示以真知,授以真爱。如果我们有一颗真挚、坦诚而坦荡的师者之心,如果我们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真知,那我们又怎会只在乎课堂是否好看,是否能够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是否让领导喜欢呢?真心、真知、真爱,也许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底线要求,也是我辈应当首先做到且必须做到的。
——题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教师职业最精炼的界定,大致体现了那个时代教师职业的岗位标准。在江西读师范的时候,学校大门口的八个大字到现在仍然记忆如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尽管我们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专业知识,但在面临一些学生问题的时候,仍然束手无策,甚至向问题妥协,而自己却美其名曰:因材施教。
贺嘉妍是我班上的一个女孩子,从三年级上册接手这个班以来我就一直有关注着这个孩子:一开始连姓名都不写,在练习本上盖一个章;后来考试不动笔,坐在座位上玩;再到后面闹脾气不来学校上课,把自己关在房间。为此,我也想了一系列的办法:三点半课程留下来补作业,周末来学校写作业(想通过这样惩罚的方式告诉她不写作业就不得玩),来办公室一对一讲解,去她们家里进行家访等等。总之,能想到的办法都想了,可实话跟大家说,真的没有太大的变化。非要说变化,那就是孩子从三年级到了六年级。 回首这三年来,我觉得自己的教育还是不太成功的,当然还不算特别失败。因为我至少还是没有放弃这个孩子,虽说成绩上面、分数上面的改观不大,但与人交流、上课听课、完成作业方面还是有了一定的成效。而就在昨天,她的一个举动让我对这个孩子的看法有了质的改观。
“你看,这是我练的字”嘉妍将一副千字文拿到了我的面前,正在批改作业的我也被她这一举动给吸引住了。
“你练的字吗?那李老师得好好看看”于是我放下手中的笔,将嘉妍练习的千字文小心翼翼地拿在眼前。
![](https://img.haomeiwen.com/i24717083/8676e98ca83f1386.jpg)
我从未想过会有这样一个场景:那个连名字都懒得写的孩子有一天会练出这么一副好字出来。没有任何人的要求、没有任何人的监督,完全自觉,这简直就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最棒的孩子了。
“你的字写的真漂亮,如果你能把剩下的字全部写完,我就在网上买一个框,把这个字展示在咱们教室里,你看怎么样?”我认真地同嘉妍说到。
“这还不简单啊,我很快就可以写完了。你说说看,几天交给你?”嘉妍说话的口气就跟大人一个样。
“三天怎么样?刚好还有一个周末,你练好了星期一交给我”
嘉妍爽快答应了我的这个“要求”(其实不应该说是我的“要求”,因为我本来就没有要求她练字,而是孩子自己要求自己)。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哪怕这个孩子学习基础不好、哪怕这个人很多地方比不过他人,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她(他)们也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她(他)们会更需要得到他人对自我的肯定。
当天我不仅在班上公开表扬了贺嘉妍的练字习惯,还在班级微信群赞扬了她的这种进步。
![](https://img.haomeiwen.com/i24717083/2dabbea802d1f58e.jpg)
今天早上,数学课刚结束。嘉妍就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李老师,我把昨天练字的纸换掉了(纸张有点旧了),然后重新又练习了一遍,你看看怎么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24717083/7e29a824c3ec5a18.jpg)
我听完孩子的话,内心深受触动。然后表扬了孩子一番,她开心地回到了教室。
中午,我带着学生去食堂就餐了。嘉妍是回家吃饭的,所以就回去了。可就在不久,我便收到了嘉妍爸爸发来的信息,打开一看,我震惊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4717083/d35b3d1a57e321d7.jpg)
孩子饭后在家里开始练字了。我没要求她,爸妈也没要求她。
那到底是谁再要求她?
为什么孩子会有如此大的改变?
为什么家长和老师“惩罚式”的教育孩子时,结局往往不如意?
我想,肯定的力量之所以如此大,或许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孩子优秀的一面。
后记:
这个世界_上美的东西很多,而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孩子得到了肯定,内心就注入了强大的镇定剂,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换位思考,当孩子受到伤害,感到挫败,丧失信心,这时一句暖心的鼓励,“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这是肯定,也是鼓励,更是那无尽黑暗中的点点星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