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是英国经验论的代表人物,他有一句名言:“心灵如白板。”洛克不认同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人拥有与生俱来的知识。他认为,所有人的知识都是通过后天经验获得的,人们最直接领会到的是外部世界在心中产生的观念,而物体所拥有的属性使得观念的产生成为可能。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区分物体的两种属性:第一属性就是那些“不可与物体完全分离的属性”,包括体积、广延、形状、运动与静止以及数量等;第二属性包括颜色、冷热、味道等。洛克认为,第二属性实际上不是对象本身所具有的某种特征,而是通过第一属性在人们身上产生的各种感觉。
以一只红苹果为例,按照洛克的区分方法,这只苹果的大小、重量都属于它的第一属性。第一属性不会因观察不同而发生变化,大小、重量都可以通过测量获得客观数据,所以在洛克看来是真切的观念。但是,苹果的颜色、香味和酸甜度都是它的第二属性。第二属性的表达是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的,正如同样一只苹果,有人吃了觉得酸,有人却觉得甜。所以洛克认为,第一属性才是物体本身真正的属性,而第二属性只是从人们心灵中产生出来的某种感觉。
处理完了外物的属性,还有一个最紧要、最难以琢磨、最容易产生争议的问题有待解决:实体/物质存在吗?实体,又可以被翻译为“基质”,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
根据洛克的说法,实体像大楼的地基一样支撑着我们所感受到的种种性质。如果不存在实体,那么物体的大小、软硬、轻重、颜色、气味等种种性质都会如漂浮的幽灵一般不能保持在一处。然而洛克只是推理出了实体的存在,事实上并没有人真正接触过所谓的“实体”。他承认世界是实在的,却无法言明实在为何物。此外,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外物在人们内心中表现出的观念而间接进行的,即人们不能直接认识外物。
洛克的一系列规定和证明都似乎已经预设了一点:物质与人的感觉器官接触以后,能在人的心灵中产生观念。这恰恰是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没有好好处理的问题。笛卡尔将物质与思维区分为两种不同的实体,这就导致完全不同的两种实体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成了一个无法解释的矛盾。如果不能解决这一根本性的疑难,那么在此基础上搭建的所有思想大厦都有动摇的危险。在此背景下,贝克莱才提出了那个乍一看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理论——存在就是被感知。
思考的问题:
一,父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孩子通过自己的认识,感觉到了父母的爱吗?答,有的孩子感受到爱,有的感受不到。
二,我爱你,你就得爱我吗?或者说我爱你,就能获得你的爱吗?
三,活着看到的现实世界,如果是存在,人死去之后,世界还存在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5222595/77820f378c33173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222595/23c9c4ee8e1eb09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222595/176b365a3a6a4c8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