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校携手】批评是叫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

【家校携手】批评是叫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

作者: 一切如你 | 来源:发表于2021-05-25 22:48 被阅读0次

第79篇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批评是一个很常见的教育手段。但是,批评的策略却很重要。好的批评,完全可以让孩子看到希望,因为批评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但是,家长要明白,批评的目的是激励而不是打击,是唤醒而不是压抑,是叫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

以“纠正错误”为目的的批评

批评不是叫孩子认错,而是叫孩子学会思考;批评不是叫孩子认输,而是叫孩子学会尊重。批评可以用沟通的方式进行。

首先,假设孩子没有错,事实上也没有绝对的错。家长完全可以以一种“什么也没发生”的姿态倾听事情经过,以及孩子对事情的看法。然后,帮助(“帮助”的姿态很重要)孩子分析“对”或“错”的原因,一起制定解决方案。

我们要善于使用描述性批评,而不是评价性批评。对孩子的错误加以描述,就事论事,保持态度中立,不谴责、不侮辱。这样孩子就容易重新认识自己、反省自己。

批评针对的应是孩子的过错,而非本人。批评孩子前,我们一定要弄清楚批评的价值,给孩子一个挨批评的理由。我们要坚定地与孩子站在一起,只把过错本身放在对立面。因为,我们要孤立的是错误,而不是孩子。批评是表达善意,不是唠叨,更不是变本加厉。

以“建立关系”为目的的批评

批评的目的也不是分胜负,而是为了帮助孩子建构自我关系,融洽亲子关系。如果关系“玩不下去了”,那批评无疑是失败的。

经常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那是因为他们被不适合的批评伤害了。批评,不是全盘否定,必须让孩子看到希望。

以“传递善良”为目的的批评

批评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和谐的批评让孩子感受和谐;善良的批评传递给孩子善良;蛮横的批评让孩子学会蛮横。有些错误,孩子可能一辈子都改不了,但我们批评孩子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一个犯错的孩子,在他最需要尊重的时候,如果能够得到尊重,他会终身铭记。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李老师班上有个男生抽烟,戒不掉。一天,李老师在校门口等到这位男生,他从男生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来,抽出一支后把19支还给男生,说:“今天你就抽19支,明天我还在这里等你。”

第二天,李老师抽出2支,把18支还给男生,说:“明天17支……19天后就只有1支了。我希望你可以戒掉。”

故事说到这里,有人会问:“男生最后戒烟了吗?”还有人会问:“李老师这样的教育方法,学生会听他的话吗?”

其实,学生是否戒烟了这个结果不重要,李老师要传递的是善良与尊重,这是教育的智慧,也是教育的起点。

以“发泄情绪”为目的的批评

孩子接受批评的姿态,与孩子是否改正错误无关。批评孩子要注意“五不责”:饮食不责、疾病不责、烦躁不责、悔改不责、初犯不责。而且切记在有情绪时批评孩子。

如果彼此都有情绪,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孩子的情绪。在情绪爆发的时候,批评只会火上浇油,让批评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变成“加害”孩子的利器。

“发泄情绪”的批评,往往是悲剧的导火索。

给予孩子空间与自由,允许并鼓励孩子辩解。给孩子“回嘴”的权利——只有在孩子“回嘴”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觉察到孩子的痛点和泪点,才可以反思自己、对症下药。

要允许孩子“屡教不改”,因为价值观是自我建构的不是灌输的,“屡教不改”才是正常的认知过程。好的批评双方都是赢家,而不是一方得意洋洋,另一方垂头丧气,那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2021年5月25日        星期二)

相关文章

  • 【家校携手】批评是叫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

    第79篇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批评是一个很常见的教育手段。但是,批评的策略却很重要。好的批评,完全可以让孩子看到希...

  • 批评是叫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

    文章来源:新校长传媒,作者:詹大年 批评的目的是激励而不是打击,是唤醒而不是压抑,是叫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

  • 批评是叫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

    今天看到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老师的一篇文章,感觉特别的好,所以转来想同更多的伙伴分享之。 文章的题目:批评是叫...

  • 詹大年:批评是叫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

    批评的目的是激励而不是打击,是唤醒而不是压抑,是叫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 先举一个例子: 初二男生小毛经常躲...

  • 让批评含金

    批评不是叫孩子认错,而是叫孩子学会思考;批评不是叫孩子认输,而是叫孩子学会尊重。我们要孤立的是错误,而不是孩子。批...

  • 家校协作护成长,携手同心展未来——记东明教育集团东方学校六年级暑

    教育,从来不是孩子的功课,而是父母的修行,教育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家校沟通,理念共建的过程。家校携手,为孩子...

  • 欲速不达,过犹不及,表达的都是:度。 家校文化的宗旨意在家校携手,共同托举孩子的成长。 连接家校沟通的桥梁是家委会...

  • 家校携手

    我们是同事关系。我们也许在社会角色、专业知识、性格特征、气质修养等等方面都不太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有...

  • 家长会小诗

    家校携手 让爱同行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 只是花期不同而已。 让我们家校共同携手, 相互配合,理解尊重, 静待每一...

  • 家校携手,共促孩子成长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家长。 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学习时,有的家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校携手】批评是叫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kh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