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哲人:是的,那样的确讲不通。所以,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青年:现在的目的?
哲人:你的朋友并不是闪为不安才无法走出去的。事情的顺序正好相反,我认为他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出不安情绪。
青年:啊?!
哲人:也就是说,你的朋友是先有了“不出去”这个目的,之后才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制造出不安或恐惧之类的情绪。阿德勒心理学把这叫作“目的论”。
【转述】
青年的朋友长年躲在房中闭门不出,青年认为是朋友可能与父母不和或者在学校、职场收到欺辱而造成的。
就是 原因论
但哲人认为青年的朋友是自己不想到外面去,才制造出不安和恐惧的情绪!
也就是 目的论
【个人感悟】
在讲一个自己记忆特别深刻的事情,和这个案例很相似!
刚做销售的时候,一个中午经理叫我在KFC里面当众打电话拜访客户。我心里非常抗拒!
就给经理说中午打电话客户都在休息,客户不一定会接电话。还有就是KFC环境太吵了,可能打电话客户不一定能听的清楚。给经理讲明了此时此地不能打电话拜访客户。这就是我导演的“原因论”!
各种原因导致了我可以不打电话!
其实不打电话就是我的目的,因为我怕在大众广庭下丢脸,不敢通过电话拜访客户,所以才为自己编造了那么多理由!
这才是我隐藏的“目的论”
结果在经理的强烈要求下,我厚着头皮做了。客户大部分都接了电话,在旁边人的注视下我越挫越勇,客户在电话里面明显能感觉到我的热情和激情!
不想看《反脆弱》的时候会给自己找很多的原因。这本书写的太没有章法了,内容太过于生涩,自己的以往的阅历根本看不懂这本书。连古典老师都说这本书读起来费劲!
看起来自己是被动的,很多原因导致自己看不懂这本书!
真实的情况是自己不愿意去读复杂的书,不愿意去花时间写卡片!主观意识导致了自己不去看书。
【行动指引】
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自己的弱点:自己的不成功不幸福不顺利都归罪于客观原因。
自己常常为了偷懒,为了不丢脸,为了虚荣心而为自己编造很多原因和借口。
继续看看青年和哲人的争论,但目的论的引述让我醍醐灌顶。主动的行动可以规避很多“正确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