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九八年读高中的时候才有机会遇到可以借书的地方,读到一些名著。高中是在县城的一中,开学典礼上一脸严肃的高大校长说我们是全县五千名考生中选出的五百个学生,进入县一中通过三年学习要拼的是考入一个好一点的本科院校,那时候还没有高考工厂,一个小城市的县级高中升学率不高,有两成学生能读本科。能被重点大学录取的更少之又少。学校只有两栋三层的教学楼分列正对大门的道路两侧,大路中间是一列花池,大路的尽头是一个高屋顶的大食堂,食堂只有操作间和打饭口。同学们堆在饭口前买到饭后都是回宿舍撩起一个褥子角在床板上吃饭或者在外面直接蹲在地上吃。楼前是两个大操场,楼后是一排排的平房宿舍,从我们这一届就不睡通铺了,学校新购置了上下铺的铁床。一个宿舍十个床住二十个人。我们班七十二个学生,只有二十四个女生。农村能读到高中的女孩少。宿舍和食堂之间有一片小柳树林,树林边有水龙头,树林里面流着洗饭盆的水。夏天长蚊子,冬天结冰。
语文老师是一个带着眼镜拄着一个拐杖的五十来岁的男老师,他近几年不幸得了骨股头坏死,但仍然坚持拄着拐杖走到教室上课,幸好我们高一都在东楼一楼,高二在二楼。高三在西楼。他第一次上课前给大家鞠了一躬,说因为腿不好不能站着给大家上课,请大家谅解。老师讲课挺好,大家也爱听。他的爱人不是老师,比他小一些。当时学校是封闭式管理,只有周末下午能出去买买生活用品或者回家。所以学校大门两侧的小房子就有用处了,东面那间是个理发店,西面那间是个小商店。而老师的爱人是理发店的老板,同学们课余或者周末爱去那理发,便宜又方便,理个头才两三块钱。理发店的一面墙有两个书架,摆满了老师自己的藏书,平时大家学习紧张借书的不多,只有暑寒假同学们排队借书带回家读。当然是靠运气,因为书是一样一本的,大家借到啥都很高兴,我只有高二暑假借了两本,一个鲁迅的呐喊,一本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完后觉得没书读的日子真匮乏,书中的情节让人眼界大开。那是一段幸福的日子,一边放羊一边看书。后来到了大学有图书馆,我更如饥似渴的经常跑去看书读报。一如高中那样勤谨的学习,所以大一才拿了一等奖学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