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永远的三毛——永远的浪漫与自由
提起三毛,大部分人想到的是诗与远方。因为她实现了大多数人做不到的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且人生经历也是异常的丰富多彩。
三毛经历过辍学、生死离别、说走就走的旅行、撒哈拉的生活经历等等都在这个传奇女子的人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人说三毛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决定了是向往远方的,并不属于一个地方。在看过三毛一生的经历之后,不得不认同这一点。
她是那么美丽,向往自由的同时,又有些任性的勇敢,她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别人几生都不会有的经历。
在看《三毛传》第三遍的时候,深深的被她所写的《撒哈拉的故事》所吸引,于是,毫不犹豫的把实体书买回来读。
看过三毛的文字的人都知道她的文字简单而又浪漫,而我喜欢她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文字,还有她的人生经历。
三毛是一个传奇的女子,她每次受伤之后,都会有人来治愈她,在经历了数学老师那无尽的羞辱后,三毛选择了辍学。
而在长达七年的辍学生涯里,她爱上了看书,爱上了画画。或许她是幸运的,她的母亲会支持她,并且为她找到最好的老师。
在逼婚不成,反逃第二故乡西班牙后,她游离了很多国家,也遇到了一生的挚爱荷西。虽然荷西当时只是一个高中生,但却对三毛这位东方女子有着深深的迷恋。
在西班牙荷西和三毛做了一个只有荷西自己在遵守的约定,那就是六年之后,两个人在一起。但当时的三毛并没有把这个约定当回事。
在一番游历之后,她选择了回国。也就是这次回国,她遇到了那个愿意和她步入婚姻的男人,但这个男人很不幸的在新婚前夜死在了三毛的怀里。
悲痛欲绝下的三毛再次选择了远走西班牙,这次的离开也只是为了疗愈心里的创伤。但她没想到那个大男孩荷西一直在原地等她,甚至房间里挂满了偷来放大的照片。
当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三毛同意嫁给了荷西。后来,三毛被撒哈拉深深吸引,想去撒哈拉生活几年。她清楚的知道,荷西喜欢海洋,不会和自己去沙漠,她甚至做好了和荷西分开的准备。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荷西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开自己的家乡,远离自己喜欢的海洋,先去沙漠安了家。三个月之后,把三毛接到了撒哈拉。
而《撒哈拉的故事》就是记录了三毛在荒芜的大沙漠里发生的故事,有愤怒,有悲伤离合,但这些都被她用极轻的笔触写了出来。
在《撒哈拉的故事》里没有的是风花雪月的浪漫,有的只是物质的贫乏,但三毛和荷西本就是两个浪漫的人,所以,他们在一起就是最浪漫的事情。
当合上整本书的时候,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两个故事,我想分享给大家,虽然我们去不了遥远的撒哈拉,但我们可以从三毛的笔触中感受到她对撒哈拉的爱和她在撒哈拉所经历过的事情。
02、恨意无期——但人性永远都是最善良纯真的
在《撒哈拉的故事》里三毛用很大的篇幅写了一篇《沙巴军曹》,在刚开始看到军曹的故事的时候,是同情,后来看到结尾的时候,才发现人性永远都是最善良纯真的。
军曹是西班牙军队驻扎在撒哈拉的一名军人,他们的军队当年和当地的撒哈拉威人因为用水问题,形成了如死仇一般的关系,在一个夜晚撒哈拉威人夜袭了西班牙军队。
当时在帐篷里的驻军无一生存,只有军曹因为喝醉酒跌在了帐篷外边,才免于这场灾难。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他的伙伴全死了,一个不留。
这血海深仇一直埋在军曹的心里,而这一切除了三毛和荷西不知情外,所有的撒哈拉威人都知道,所以他们会刻意的躲避军曹。
只敢在他喝醉酒倒在地上没有还手之力的时候欺负他,而三毛和荷西是善良的。他们送军曹回了部队,虽然这个做法招来了撒哈拉威人的讨厌,但他们还是做了。
事实证明,军曹是一个比撒哈拉威人更文明,更懂得知恩图报的人。在一次三毛大肆购买80盒牛奶的时候,军曹主动的帮三毛把牛奶送回家去了。
这本是一个和谐的氛围,但当他看到三毛让撒哈拉威人帮她卸牛奶的时候,便怒气冲冲的离开了。直到后来三毛才知道为什么军曹看撒哈拉威人的眼神专注的吓人。
但就是这样一个恨极了撒哈拉威人的军曹,却在战争爆发的时候,义无反顾的救下了撒哈拉威人的孩子。
在书中三毛是这样描述的“他早晨开车经过爆炸的地方,一群撒哈拉威小孩正在玩一个盒子,盒子上还插了一面游击队的小布旗子,大概军曹觉得那个盒子不太对,他下了车往那群小孩跑去,想赶开他们,结果,其中的一个小孩拔出了旗子,盒子突然炸了——”
“军曹的身体抢先扑在盒子上,他炸成了碎片,小孩子们只伤了两个。”
或许在军曹心里,这些撒哈拉威小孩是无辜的。他用身体救了自己一直以来痛恨的撒哈拉威人,这是一种伟大的爱。或许在最后那一刻,军曹放下了心中的恨,有的只是对孩子的保护吧。
这位军曹虽然面露凶相,却用自己的身体证明了爱无国界,人性永远都是最美最善良最无私的。
03、奴性意识——心和灵魂却是自由的
众所周知,黑人的地位在白人眼中是十分低的。而在当时的撒哈拉更是如此,黑人在撒哈拉威人眼里是会赚钱的奴隶。
而他们驯服黑人的方法也很简单,比如碰到一个黑人,就把他们打晕,整整关上一个月的时间,他们自然就会屈服,甘愿做奴隶。
如果运气好的话,这个黑人有家庭,就连他的家人也要一起做奴隶,这样撒哈拉威人也就不用再发愁去哪里找奴隶。
有的奴隶是会做工的,所以还可以给主人创造财富。而在三毛的书里,就有这样一个黑人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虽然他的身体不是自由的,但他的心却是自由的。
在一个财主家里,三毛第一次见到了黑人奴隶,而这位财主就是凭借着收取奴隶的工钱而发了一大笔横财。
当时奴隶可以去修路,而他们的血汗钱最后却不是落入了他们的口袋,而是落入了财主的手里。
他们不仅仅需要给财主打工,还需要服从财主的安排去别人家做工。甚至到最后拿不到一分工钱,撒哈拉威人是不给奴隶钱的。
因为在他们眼里,奴隶就是拿来用的,没有人权,也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就这样,三毛遇到了哑奴。
当时哑奴为了感谢三毛在财主家的帮助,送了三毛一把生菜。后来,他们又在给邻居家做工的时候遇到了。
三毛曾经劝哑奴逃离,但是哑奴执意不肯,因为他有家人,他说“虽然身体不是自由的,但心是自由的。”
就这样,在三毛再三对哑奴的帮助下,二人成了好朋友。甚至在哑奴被主人卖给另一家人的时候,把自己漂亮的毯子和钱给了哑奴,帮他逃跑。
可是他压抑的太久了,骨子里的奴性意识是阻碍他逃跑的最大原因。最后哑奴把钱和毯子给了妻子,又被财主给绑了回去。
我想当时三毛的心里是难过的,难过于自己不能帮助哑奴逃跑,没有帮他拿掉骨子里的奴性意识。
就这样,三毛和哑奴的故事告了一段落。但,就像哑奴说的那样,虽然身体不是自由的,心却是自由的。
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应对的态度。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弗兰克尔用一句名言对此概念进行了恰当的描述,“生活的艰难和困苦可以剥夺人类的其他一切,但唯独剥夺不了人类最后的一点儿自由,即人类无论在何种境况下都有选择处世态度的自由和选择自己行为方式的自由。
或许这就是哑奴想给三毛的答案吧,尽管身体不是自由的,但心却是最自由的那一个。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的,但践行起来却是无比艰难,我想在这一点上,我们更应该向哑奴学习,我想这或许也是三毛把他写进书中的原因吧。
写在最后
在《撒哈拉的故事》里我们不仅仅看到了生活的艰难,也看到了三毛荷西夫妇的无私给予。
虽然物质贫乏,但他们的精神却没有任何的贫乏,他们永远都是沙漠里最快乐的,最幸福的,最让人羡慕的神仙伴侣。
懂她的人会明白她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也会懂她在沙漠的艰辛。她的文字永远都是那样简单却又能带给人快乐和治愈。
她是永远的红尘追梦人,也是我们心里永远的三毛,不为世俗名利所诱惑,只追逐自由和远方。
作者简介:
茶靡,爱阅读、写作的萌妹纸,高效阅读导师,镜姐梦想领读会会长,慈怀讲书人,各大平台原创作者,007不写作就出局11月点评官。可以为你推荐好书,可以为你解决阅读中碰到的问题,希望链接每一个同频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