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在等,等他来,等他打电话给我,等我们一起去吃饭,等见到他,等听到他的声音,等他笑意满满的温柔问我,等能侧身看他,等能牵他的手,抚他的眉,我等的太多太久了......”
这是我当年爱慕一个男子情到深处时的状态。后来终于等来了,匆匆一别,数月光阴,似乎已经要山河更改,可是又得到什么呢,也许最终,我在等的不过是这一整段时光中长而劳累又苦涩的折磨。
余华说这是本拿起来就不容易放下可以从灯火通明的夜一直看到天光微暝的书。然而我看书慢,也是断断续续才看完。
邦妮推荐这本书时这样说:一个中国男子要与妻子离婚,这个“要”的状态,持续了十八年,他和他的情人一起苦苦等待,将一件还有一丝甜味的事儿,熬成了一剂苦药。终于等到品尝药的时候,难以下咽。终于,他得到了一个答案:“你是等待了十八年,但是你为了什么在等?在这十八年的等待中,你浑浑噩噩,像个梦游者,完全被外部的力量所牵制。别人推一推,你就动一动;别人扯一扯,你就缩回去。驱动你行为的是周围人们的舆论,是外界的压力,是你的幻觉,是那些已经融化在你血液中的官方的规定和限制。你被自己的挫败感和被动性所误导,以为凡是你得不到的就是你心底里所向往的,就是值得你终身追求的。”我以为,这是中国人,乃至现在人的缩写。
我们一直在等,以为我们得不到的就是我们想要的,可也许事实并非如此,在孔林同吴曼娜结婚的那一刹那,他恍惚却并不十分开心,才开始思考这真的是他想要的吗,他真的爱她吗?如果不,为什么又会苦苦等待十八年,也许有时候我们只是为了等而等。
如果不等或许也有别的事情可做,可就是沉浸在这样的折磨中不可自拔。作为军区医院医生的孔林,淑玉对他来说在一群鲜活亮丽的年轻女护士面前,确实因为常年的劳作而显得木讷和老气横秋,可是孔林不也一样渴望回到女儿五岁到十岁的那段爬在他的膝上叫爸爸的时光吗。他不曾经受过养儿之苦,他也不想要更多的孩子,他也只是希望回到家,他的妻做可口的饭菜在桌前等他,家里的灯亮着,一切自由欢畅,这才是个和谐世界。
然而那个同样和他一起苦苦等待了十八年的吴曼娜又得到了什么呢,年华易逝,结婚时她已四十四岁,患了心脏病,还产下双生子,在这十八年中,无数的流言蜚语以及孔林的漠然慢慢消磨她中伤她,使她绝望,包括孔林的软弱和犹豫也使她被强奸受到伤害。这一切都在产下双生子的一刹那全然爆发,她变成易怒的怨妇。尽管孔林处处忍让,尽管吴曼娜仍然爱他,可是有什么用呢,他开始等着吴曼娜的死亡,等回到她原来的小脚的妻和已成年的女儿身边,他迫不及待,郁郁寡欢。
如果一定要等些什么,那我们也一定要在等待的空档做些什么,否则时光容易打发,感情却因此发酵变质成为沙子,说到底,什么都经不起时光消磨,时光本身,不能促成什么,也不能证明什么,只能让一切回归他本来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