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66680/1c1b20b94fa27ef3.jpg)
以前我特别强调善良,但是我真的想说,善良如果没有脑子,那就是愚蠢,很容易被人伤害。
一个人,如果在心理上有力量,那么他就会显得比较文雅。什么叫心理力量呢?比如一个教授跟他的学生说话,几句话就可以让学生心悦诚服,让学生非常佩服,这就是一种心理控制力量。
同样,伴侣间如果男方举止优雅、思想深刻,女方就会很崇拜。男方说的话,女方就认可,很愿意听。
然而,很多人在心理上缺乏这种力量——智慧、幽默以及对人的了解。我们知道中年男人对年轻女性特别有吸引力,为什么呢?因为中年男人的生活阅历足够丰富,他对女性已经非常了解,很容易吸引少女的注意。
人们在表达情绪的时候往往有三种途径,首先是表情,其次是语言,最后才是动作。一个男人如果习惯了用家庭暴力的方式发泄情绪,证明他在情绪表达方式上存在缺陷。
谈恋爱是一码事,婚姻又是一码事,恋爱很容易,但婚姻确实是需要选择的。
我个人对婚姻的看法是,如果两个人确实不和,没有孩子的话,完全可以自由来决定。但是,我对很多年轻人讲过,你要是很爱一个人,你可以跟他结婚,但结婚之后先不要着急要孩子,如果你觉得他不靠谱,就更不能要孩子了。如果两三年之后,你觉得你俩能往下走,你再要孩子。如果刚开始就有孩子了,然后你们再结婚,这事就很麻烦,因为涉及另外一个人了。你如果很不负责任地说“我们俩不行,分手吧”,那对一个孩子来讲,就等于是一个房屋被拆了。所以,我对婚姻的问题持这样一个观点——你要是不打算要孩子,就两个人玩,比如同性恋,那你爱怎么玩就怎么玩,你们俩反正也不涉及孩子。但是,你要是抱养一个孩子,你也得负责任。
所以,我认为一个社会的人的质量和家庭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婚姻要认真对待,因为它涉及整个民族的质量。但是,如果只涉及个人幸福,我主张你如果不要孩子,你怎么都可以。比如有的小夫妻天天出去玩,也有的今天跟这个待上一个月或者两年,然后再换一个人,那也可以。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是个经济社会,钱的催化作用是非常大的。很多人还没被撼动是因为那个钱还不够,而不是因为他有定力。
窦文涛:事实证明,爱情和婚姻都非常脆弱,禁不起考验。所以,你也不要随便考验它,一考验就玩完。
我们讲人最基本的需求,中国历史上告子有一句话叫“食、色,性也”。当然,他说的这个“性”是指人性,而这个“色”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异性这个“性”了。“食”呢,你来自不同的民族,你可以上手吃,你可以下嘴吃,你可以生着吃,你可以活着吃,除了人肉不能吃。也就是说,在“食”的问题上,我们的禁忌相对比较少,有一些民族可能有一些禁忌,但多数民族是没有的。但是,在“色”的问题上你会看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禁忌。这个禁忌,除了宗教以外,还有道德,还有法律。为什么呢?我们会发现,实际上跳出个人来看的话,这个禁忌就涉及一个民族的选择了,那就是要优生优育,为了让这个民族更强大。在我们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它是通过家庭来完成这个社会化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各式各样的问题了,非常复杂。
在各种心理现象中,人的情感是否正常往往表现在其生命中是否有内心真正在意或喜欢的人,并能为之做出某种牺牲。人的情感发展始于生命初期,并取决于早年抚养的情况。尤其是在出生后的头几年,人在自身完全无能与无助的情况下需要得到他人及时的照顾,这种需要如果能够得到较充分并且及时的满足,就会对抚养人产生一种依恋性的情感反应。这种抚养关系如果能一直持续到青春初期(一般在1 2岁前后),其依恋性的情感反应就会稳定下来。凡是在这种背景下长大的人,一般对母亲或早年的抚养人具有真实的眷恋感。尽管缺陷人格者有时也会实施非常残忍或冷酷的犯罪行为,但他们对待自己所爱的人仍有着一份正常的情感反应。这也是他们与反社会人格者和犯罪人格者最明显的区别点。他们大多对自己的母亲、恋人或孩子有着一份情感,对认识的人也大多友好。也正是基于这种心理背景,他们在之后的社会生活中与人相处或交往时也不存在明显的情感交流障碍,他们大多善谈,甚至愿意结交朋友,有的还表现为拉帮结伙。但是,也有被宠溺的极端者表现出欺负最宠爱他的人的现象。
在人性当中,我们常常讲自然属性、社会属性。说到自然属性,实际上人和动物是一样的。你知道动物有一个什么特点吗?尤其是在海洋中,一旦见到血,很多动物都会过来的,像鲨鱼一样。人也一样,只要一见到血,会很兴奋的。你看有好多人刚上战场的时候,一听到子弹声、炸弹声就抱着脑袋,当他一看身边有一个人倒下了,血突突突地往外冒的时候,他立马就会蹦起来,玩命起来,出现一些我们平时见不到的行为。所以说,这就是人本身含有的一种东西。
人的心理发展是养出来的,它是这样养的:先是抚养人一对一的叫作依恋的情感。然后就是对亲人的情感。因为在抚养过程中除了妈妈之外,别人也要搭把手,然后他知道这是咱家人,他会对你放心,比如说妈妈不在,他跟着你也行,要是陌生人的话,他就会害怕了。所以,依恋之后紧跟着发展的就是亲情。慢慢地,他走出了家门,那就是伙伴情了,再发展就是同学情了。同学交往的话,先是同性,再是异性。到什么时候他情感发展完整了呢?就是当他对陌生人也有一种情感,就是我们讲的博爱。博爱,就是我见到不认识的人,我看他很可怜,我也会去帮助他。这个情感叫社会情感,有它就特别好了。
人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被杀呢?就是喊叫的时候。当你喊叫的时候,任何一个人上来都是掐脖子,而这个地方只要一被掐住,一会儿就没声了。
实际上是人行为的底线。是观念,什么是“观念”呢?心理学对这个词研究得并不多。观念,它不是通过学习过程得来的知识,而是在观到的同时形成的念。比如说,你刚刚说的一句话可能对我一生都有影响,但你这个话是随势而就的,并不是为了教育我。所以,观念可以在饭桌上发生,可以在生活中发生,比如父母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等。凡是缺少观念的人,往往在他的成长-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是有问题的,最最重要的是,他的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可能言语交流是非常少。
有些父母就话很多,唠叨,比如会说:“咱们家绝对不能干这种事!人活脸,树活皮,人要有尊严。”这样孩子长大了以后对尊严就特別当回事。要是你从小就跟孩子讲:“那是一条命,你可不能随便乱来。”你只要说过这个话,孩子大了以后脑子里就有这样的印象。但你要是从来没有说过这个话,他就没有这个观念,管他什么命不命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