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始,学校的培训正式开启了“大单元”模块,“大单元”这个事,大家都不会陌生,但是如何做好设计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学校也是费尽心思找到了名校的课程专家,很不巧,培训第一天专家因为身体不适,没能赶到现场,期待已久的培训临时改成了线上,专家的身体不适,输出的内容,伙伴们也没能理解得很透彻,为了能够让老师们下午进行教学设计,等待专家过来指导,一上午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下午大家也在集体“头脑风暴”,在大家的努力下,各个小组都有了一定的成果,在欢笑声中下班了……
学情分析的重要性。为什么突然说学情分析很重要呢?那得说说今天的小插曲,上台分享的第一组是我校的一年语文团队,这个团队的领头人也是我们整个学校“跨学科”带头人,许是带着“跨学科”的经验,设计大单元不会很吃力,因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又会很吃力,因为前期的经验会有思维惯性,所以也会杂糅一些内容。在专家不了解老师们的状况下,一顿点评,客观来讲,我认为专家说得挺对,很清晰、很透彻、很专业,但是一直感觉和第一消毒的“对话”不在一个频道,专家不了解我们的课程思路,大家感觉时间在浪费,但从另一个角度想,今天这样的“小意外”,也提醒了我们要充分分析学情,知己知彼。
教材内容分析的重要性。今天思维的碰撞,让我感受到对于教材本身的分析和深挖非常重要。专家为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当年她在评特级的时候,只给12本教材,没有任何工具书,没有任何电子设备,靠的都是经验和分析教材的能力。工具书、参考资料需不需要?非常需要,但前提是把教材先吃透,把教材先分析清楚,再去参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词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教材分析到位,明确教学的标准和内容。不仅要分析某一个单元、某一篇课文,更要进行横纵的分析,横向分析好才能做到重点突出,重点不突出,孩子们学不好;纵向分析透彻才能确定好标准。做好纵向分析才能知道在现阶段孩子的写作或者阅读应该达到什么程度,明确标准的上限和下限。做好教材分析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之心很重要。无论是分析还是参考,无论是设计还是运用工具,这些都是“术”的范围,在运用这些“术”的前提一定是要有一颗热爱教育、懂教育的心,这是“道”的层面。学会运用各种技术固然重要,但是绝对不能忽视“道”的力量,不能忘记走进教育那一刻的初心。从能改变的地方改变,视教育为信仰,用一生去展望。以术相教,术尽则亡;心正行远,远方虽远,行则必达。
![](https://img.haomeiwen.com/i29201537/9cf50636a8bb54e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