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杯两盏淡酒后,注定又是个难眠的夜。女词人回忆着自己的过往。这一生,有过生香熏袖,活火分茶,不怕风狂雨骤,煮酒笺花的好时光。更体会过恨绵绵,愁苦多的无情岁月。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一个风雨的傍晚,她将孤独凄凉写到了极致。经历了国家破灭、挚爱离世、独身南迁,飘零辗转中,世界早已不是从前的模样。
就像张爱玲说的,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若说荒年冷月能带给她些许温暖的,只有诗词和酒,哦不,还有赵明诚,也是这个人让她的往后余生写遍了思念。
图片来源于网络那一年,李清照还是无虑无愁喜欢文学的欢脱少女。游玩有感一蹴而就写下两首《如梦令》,一不小心,惊动了整个文坛。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尤其“绿肥红瘦”之句,诸多文坛大咖,莫不击节称赏,浑然天成,可称绝唱。
那一年赵明诚还是个喜欢搞收藏、格调又高雅,风度翩翩的少年郎。除去在太学读书,常流连于京城各大文物古器店淘宝。李清照那些传唱度极高的词赵明诚也曾一一读过。
在赵明诚看来,能写一手好词,还嗜酒,这样自然不做作的女子似乎和他平时见到的傻白甜一点儿都不一样,不见一面,如何心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1101年的某一天,20岁的赵明诚叩开李清照家院落的大门,这是李清照第一次见赵明诚,赵明诚是早早倾慕李清照的才名。爱情开始的前奏,李清照专门写一首《点绛唇》纪念当天见面的情景。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大清早刚在院子里打完秋千出了一身汗,都没来得及收拾呢,他就来了。想看又有些少女的娇羞更带着几分坦率与主动。
同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
婚后,赵明诚并未让李清照成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深闺妇人,他把自己搞收藏的爱好成功的影响了李清照,并成为他们共同的事业。
他们彼此是懂得的,他明白她的自由与率性,她亦明白他的执着与热爱,正是这份相互的尊重与理解,才让他们琴瑟和鸣。
当时,还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并无经济来源,每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夫妇一起研究观赏。
后两年,赵明诚进入仕途,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李清照为了支持赵明诚研究金石学长时间不购置新衣与饰品。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不惜“脱衣市易”。
寻找古器,不是每次都能如意。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索钱20万文求售,二人无法凑齐费用,将字画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后无奈归还。为此,夫妇俩叹息了好久。
不爱红妆爱古器,李清照果然是干大事儿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夫妻二人虽立志“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但并不是一味的做苦行僧,日复一日埋头卖力研究。刚好两人都是懂情趣、懂生活的,浪漫情怀是掩饰不住的。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要夫君说花美还是人美。赵明诚更是实力宠妻,说道:人比花娇,自然是媳妇好看。如此赤裸裸的秀恩爱,满分的土味情话不知虐了多少封建直男。
赵明诚外出游学,直到重阳佳节还未归来,对夫君的思念,李清照写一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邀友人做评,得出一句唯此三句最妙。即便才不如她,赵明诚内心也应该是欣喜的吧。
此生能得一抚琴对月,吟诗作对的伴侣值了,爱对了人,输也是赢,赢就是双赢。
图片来源于网络奈何,好景不长。婚后二年,朝廷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李清照父亲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朝廷党争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无奈返回原籍,夫妻二人不得已分离。过了半年多,朝廷局势好转李清照才得以返归汴京与赵明诚团聚。
朝局往往在一瞬间翻云覆雨,无情的政治灾难不久降到了赵明诚一家头上。随着赵挺之被罢职后病卒。卒后又被蔡京诬陷。赵家亦难以继续留居京师。
李清照、赵明诚屏居青州,次年李清照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远离朝野庙堂,夫妇二人一心都扑在金石学上。
“归来堂”中,李清照与赵明诚虽然失掉了昔日京师丞相府中的优裕生活,然而却得到了居于乡里平静安宁的无限乐趣。此后的十余年,夫妻二人一直居住乡里,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夫妇二人为了茶余饭后的消遣,发明了茶戏。据《金石录后序》中记载:“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赢的人常常笑的前仰后合,茶都泼出去了。偶获新书,夫妇二人共同勘校、指摘疵病,谈笑风生直到一支蜡烛燃尽。
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样子吧,有同频的小乐趣,更有毕生追求的理想。
图片来源于网络就在李清照独居青州嗟叹“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时,内忧外患的冲击下的北宋朝局已是风雨飘摇。公元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侵,徽宗、钦宗被掳,朝廷崩溃,史称“靖康之耻”。
同年三月赵明诚母亲病逝江宁,赵明诚先行南下奔丧。李清照挑选15车古籍器物,亲自押运,经过陷落的城镇,经过淮河长江,历经数月,竟平安到达江宁!兵荒马乱的岁月,这简直就是个奇迹。原本打算年后运送遗留青州老家十多间房屋的书册什物,在金兵攻下青州后,都化为灰烬了。
局势越来越坏,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借口时世危艰,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一味言和苟安。李清照十分不满, 屡写诗讽刺, 曾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之句。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独自弃城而逃。对朝廷对丈夫行径感到耻辱的李清照,路过乌江,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写下了《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图片来源于网络1129年,因弃城一直羞愧寡欢的赵明诚,病逝在赴任湖州的路上。出发前,李清照问赵明诚:兵祸连连,如果发生意外,古籍器物怎么办?
赵明诚答:先把用的、穿的丢了,再是书画卷轴,再是古器,独有“宗器”,你要随身带着,它在你在,它亡你亡。
为了妥善保存赵明诚遗留的文物古籍,李清照派人运送行李去投奔赵明诚妹婿李擢权兵部侍郎。不料洪州沦陷,运送过去的书籍杳无音信。李清照只好携带少量轻便的书帖典籍仓皇南逃。
之后,李清照投奔时任敕局删定官的弟弟李迒。就在这时,传有密论列赵明诚有投敌的传言,李清照把家里所有的青铜器等古物全部拿出来,追随皇帝的行踪,希望将幸存下来的文物悉数交予朝廷。
她的夫君有人性的软弱,但没有投敌,她不容许他的人格受到无端的职责与侮辱。为了那句“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的临终嘱托,她辗转流离,不甘心赵明诚一生的心血毁于一旦。
图片来源于网络在追随朝廷的过程,李清照到了越州(今浙江绍兴),居住在当地居民钟氏家中,邻居贪图书画之财,一夜之间被盗去大半。她悲痛不已,重立赏收赎。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兜兜转转间,李清照到达杭州。因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的双重打击,李清照大病一场。正当李清照走投无路、孤苦无依之时,张汝舟出现了。
这个男人的百般殷勤,体贴入微让李清照卸下所有防备,冒着不守妇道的骂名下嫁于他。婚后不久,张汝州开始逼问李清照手里到底有多少好东西,见不如预期,就开始拳打脚踢,恶语相加。
在看清张汝州的真实面目后,李清照选择离婚。递上和离状书的同时,李清照还递交了一份张汝舟曾谎报科考次数以谋取官职的档案。最终张汝舟丢官、流放。李清照得到赦免,只在牢里呆了9天。
这就是李清照,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妥协。
晚年的李清照避乱金华,更多的时间,她都在校勘和整理丈夫的遗作,“每阅此书,如见故人”,公元1143年,《金石录》完稿并“表进于朝”,李清照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此生,她再无遗憾。
闲暇的工夫,李清照还写了篇《打马图经》及自序。一本极为正经,从学术角度和你讲怎样去赌的书。花样多,见效快,包教包会。
她依然写词,词风凄凉、低沉。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她依然醉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月满西楼的时候,她还在那里,与时光对饮。
偶尔,想着前尘往事,说起花自飘零水自流。
这一生,爱过、痛过、拥有过、失去过,但这才是人生,无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