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生外婆带,爷爷奶奶来观看——这一养娃新模式在近些年悄然兴起。这一模式的出现或多或少有各式各样的原因,但最为核心的一点莫不是做外婆的心疼做妈的。常有俗话说,婆媳关系最重要一点就是不要把婆婆当妈。妈是生你养你最体谅你的人,是无论吵多凶回头还是怕你委屈的人,是无论自己多累也想你多歇一会儿的人,而婆婆显然是需要你存分寸的人。故而涉及养娃,观念不一致时,外婆带和奶奶带,妈妈在处理时就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对自己的妈,即使大吵一架也是无妨。
不过老一辈的观念始终比较传统,甚至有些认为外孙不是自家人,带了也白带,还有俗话说“养外孙养畜生”。因为养大了爷爷奶奶带走了,而后来也就和陪自己时间更长的爷爷奶奶亲了,对于幼儿时期外公外婆付出相关的记忆却很少。
小竹生完儿子欢欢后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小竹妈心疼女儿,月子里就把小外孙和女儿女婿一起接到了自己家,开启了带外孙之路。从手掌心里托着软塌塌的小肉球养到了如今满大街“撤野”的小小男子汉,小娃娃开朗乖巧又守礼,关键嘴巴还甜,出门谁都说一句外婆教得好。小竹每次听见也会格外开心。不过遇见妈妈太宠欢欢的时候小竹也会说妈妈,有时两人还会吵架,就是最后如果小竹占理妈妈也总会听她的。
欢欢渐渐大了,比小时候也好带好养了。这时爷爷奶奶便生出了他们去带欢欢的念头,还好两老住在农村,而小竹夫妇工作在城市,若欢欢和爷爷奶奶住就会变成留守儿童见不到爸爸妈妈。小竹舍不得!再者,现在大家都在拼教育资源,带在外婆这里,每日下班回家小竹还能给欢欢讲讲故事念念古诗读读英文啥的,若去了爷爷奶奶身边欢欢的启蒙教育又该怎么办。因而和老公商量之下,两人坚定了由小竹妈带欢欢的心,再怎么说这丈母娘还是难能的大学生呢。
于是欢欢就变成了周末和爸爸妈妈回家看爷爷奶奶的乖孙孙。养儿日日鲜,看着每次来都有变化的欢欢,爷爷奶奶别提多高兴了。只是他们总是忘了乖孙能如此棒少不得教育,而教育的心血多数来自外婆。小孙孙吃饭乖,自己吃不用喂,比村里那些要爷爷奶奶满村子追着喂的小孩听话,是因为跟在爸爸妈妈身边的孩子带得好。小竹说,不是,我妈在吃饭这事上也对欢欢很严的,这点不宠他的。嗯,没有人听她说这话。吃完饭小孙孙会说,你们慢慢吃我吃好了,真有礼貌真客气,却不曾想礼貌和客气不是天生的。小孙孙见人会打招呼、有灰尘会捂住嘴、进出自己关门、出门会关照爷爷奶奶当心点,真好真棒真厉害,却不曾想这一切都是有人教的。是的,公公婆婆从不曾对小竹说一句你妈辛苦了。没有功劳也没有苦劳,你再如何养也是我们老某家的孙子!在奶奶嘴里这孩子眼睛像爸爸、脸型像爷爷、嘴巴像叔叔、头发像奶奶、口味像伯伯,一切一切都像我们老某家的,即便小竹仿若和这孩子也没一分钱关系。
小竹心塞,莫名心疼自己和妈妈,多希望能遇见会来事的那种公公婆婆,会说你妈辛苦了,要不是她就怎么怎么滴……
可惜,可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