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几章,展示了一幅这样的画面:人生逆旅中疲惫的灵魂,不断地去摆脱习惯的控制,努力想从婴儿变得成熟。我们的习惯这么努力地想要消耗注意力,它究竟是为了掩饰什么呢?这两章破案了,展示出了另一幅画面:人生逆旅中的这个疲惫的灵魂,实际是一个残疾,这个残疾的灵魂如何在习惯的严防死守下,带着残疾的身体成长?
因为我们的社会看重权力、金钱,而理智能带来权力金钱,所以社会的教育着重于理智,理智中心被赋予了重要的任务:主导生活。可是头脑原本的角色是仆人,要它担当主人的重任,头脑被吓坏了,只能超负荷工作。于是恐惧成了它所有模式和功能的基础,只辨识和处理那些令它恐惧的信息。
盲点,也就是我们的缺陷,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找到它。如何找到盲点?1.我眼中别人的污点,有可能是我的缺陷;2.别人对我的评价,如果我立即否认、气愤,有可能是缺陷;3.自我观察。根据这个找盲点的方法,我从自己身上找了几点:1.我眼中别人的污点:唠叨、自私、嫉妒、泼妇、欺骗;2.讨厌别人对我的评价:强势、无知、心狠、可怜。我发现这两个方面是呼应的,即:我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滋养系统是由理智-情感中心(即迷宫)和注意力组成。迷宫是头脑创造出来的一个游戏,它的核心是盲点,也是整个系统所要保护的重心。迷宫由习惯性行为、思维模式、情绪模式、自我、剧本、想像......组成,来保护盲点不被发现。如果迷宫被破解了,还有一层保护机制,那就是缓冲器(责备、辩解、自大、自怜、内疚...)。盲点在这个系统的层层保护下,躲藏起来。盲点需要捕获注意力来让自己更强大,工作得更长久,躲藏得更隐蔽。注意力需要不被影响,被滋养,变得更稳定更强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