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常说“早清明、晚十五”,所以每年清明,我们都会提前去扫墓。
说扫墓,比较雅。就生活在西北的人来说,上坟还是更贴切些。在这里,烧纸仍然是上坟的“重头大戏”。
带去的食物,我们也很少能分一口,仅仅是献祭。因为墓修得早,不在如今规划的范围里,所以也就没有人时常来打扫。风一扬,就算不令人瑟瑟发抖,也必扬人一头一脸的土。
不过,有风也是有好处的。风助火,能将纸钱烧得更彻底。老人说,烧得越好,那边就收得越全乎。

今年的清明,尤其得冷。一路上,都阴霾得紧。而且,前些天不是下雨就是下雪,地面踩上去有些软,用来烧纸的盆底都还有些未干的水渍。
记得有一年,父亲催促全家赶着天好(其实并不好,只是雨还没有来)到公墓上坟,结果快到公墓时雨也来了,一家人都被泼在雨里。
雨越下越大。等我们把流程都走完,车也陷进了泥里。妈妈、姐姐和我只好下车,并帮着父亲试图把车从泥里往出推。
父亲一脚油门,车终于出来了,妈妈没收住力气,摔在了泥里,我们却在一旁哈哈大笑……
而现在,只有我在一旁笑着姐姐躬身围着墓洒奠汤的笨拙样子。父亲则默默地抽着烟。
回家时,天气一路沉了下来,似乎又要下雨,雾蒙蒙的,看着很不舒服。
偶然,带着粉红的枝桠闯入眼帘。
原来,是路过农家院落里含苞欲放的杏花,觉得有几分意思,便随手写下几句歪歪斜斜、勉强可以算是诗的句子——
千里黑云欲盖沙,一枝春色到农家。
东风有意留玄信,哪得清明落地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