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远方寄来的书,打开,书香味扑鼻而来。被绘本占据客厅书架以后,许久不曾翻开纸质书了。
朋友的书,偏向工具类,于我今年的阅读方向很相似。将书本放进书架时,被《智慧书》给吸引人。
曾几何时,我极爱看这类型的书,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将一生的经历凝聚成人生道理,刻印在书页上,指引我们。有一度,我天真的给自己定了一个成为圣人的目标。
如果有时光机,我想回去看看,是怎样的心境给了我如此勇气,敢大言不惭的说要成为圣人。
定下这个目标的当下,我的精神应该很富足,同时对于圣人的了解不深入。
可惜,日复一日的生活,摧毁了我对圣人的向往,以致我早已忘记了,以及曾有一个这么宏大的目标。
随意翻阅正好看到书里有一段话,这样写的:
当今世界要造就一个圣贤比古希腊时期造就希腊七贤还要费劲。当今世界对付某一个人所花的精力物力要比过去对付整整一个民族所花的精力物力还要大。
这不禁让我想起民国人才辈出的时期,这同环境与氛围还是有关联的。这一点从20世纪末21世纪之初的华语乐坛可以感受到,每个人的才华都发挥到极致。
随着时代发展,人才也不少,却很难有大师。这大概就是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吧。快节奏,让大家都倾向于快速出效果,却少了沉淀。
这两年对圣贤这个词不陌生,常翻看曾国藩自传。许多人称他是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圣人,当然也有部分否定的评价。
从我自己角度去看曾国藩传时,觉得他特别了不起。他一开始就有做一个儒学圣人的志向。在言行方面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绝不做违背礼仪的事情。他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给世人做出了表率。
在同僚眼里很笨拙的曾国藩,立志做圣人后,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内容类似如今的复盘。他不单只是写而已,他还会将日记传阅即给他人看,要求每个人点评,类似当下的评论。
从曾国藩身上深刻的认识到一个圣人的成长之路,离不开自律,坚韧,反省等品质,这些品质同曾国藩长期如影随形。
时下要成就一个圣人,困难重重。幸运的是,我们生在一个物资充足的时代,输入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不能成为圣人,可以学习圣人,能学到几成靠个人本事。
感谢远方朋友的书,书是精神粮食, 是巨人思想的结晶。感恩朋友的惦记。让我有机会,重温旧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