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鲍鹏山教授《论语导读》
《述而第七》(7.1—7.9)
原文:
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7.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7.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7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分享: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对我来说还有困难吗?”
这一章谈论的是孔子对教与学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所见所闻皆是所学的内容,不像今日的学人,唯独学在课堂和书本,今天的人厌学之风不在少数,而孔子能做到不厌学实在是难能可贵。而对于教师而言,其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没有职业倦怠,孔子做到了,而今天的老师没有职业倦怠的却不多。所以,孔子才说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困难的了。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态度,孔子注意到了教与学都从兴趣出发,所以从容自在。
孔子闲暇的时候,齐整而安详,和悦而愉快。
这一章记述的是孔子闲暇时的情态,孔子的教育思想重视言传身教,所以孔子的日常表现也成为弟子学习的典范。孔子的行为仪态表现了很高的教养,没有我们今天的一些人处闲暇时的那种无聊与寂寞。
今天分享时,梁院也说境教改变心智,身教改变行为,言教改变命运。学会说话很重要。同时还要学会倾听,听对方说话的动机和情绪,甚至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墙的一角,他不能推知其他的三个墙角,就不再教他了。”
“愤”是心求通而未得,“悱”是口欲言而未能。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对后世有很深刻的影响。教学中实施启发需要恰当的时机,需要老师熟悉和了解学生,需要学生的主动思考,让他们把自己内心中已发生的感知和认知表达出来。我们家长教育孩子,也是要启发孩子让他自己想出办法,说出来怎么办,而不是我们直接给答案和方法。用黄金问句法,秒幸老师举了他刚参加高考完的儿子想买电脑,就问他,你买电脑是用于什么呢?他会说一个理由。然后呢?他再说出一个,然后呢,……,就这样,启发孩子思考,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