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20207听书笔记:怎样成为乐观的行动派?

20220207听书笔记:怎样成为乐观的行动派?

作者: 幸运星小燕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2-07 01:43 被阅读0次

    “学了这么多道理,为什么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个难题的答案,也许就在这个词:具体。关于这一点,我给你介绍几个高研院同学的故事,你就会更加了解。

    以最小化行动撬动解决问题的杠杆

    接下来我要给你介绍的一位同学,是广州校区的陈健韵。陈健韵是一名保险经纪人,也是班上的“笔记大神”。我在文稿区放了几张陈健韵制作的课程笔记图,逻辑简明,重点清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开看看。

    你可别小看这几张图,这是陈健韵的绝活,在进入保险行业前,陈健韵在IBM做的是内部管理工作,几乎没有销售经验。但在半年的时间里,她就拿下了保险行业的最高荣誉MDRT(百万美元圆桌论坛)。实现这个职业上的弯道超车,靠的就是这个制作思维导图的本领。

    听到这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一个保险经纪人,关键是要看沟通和表达能力,跟思维导图有什么关系呢?

    你看,这就是问题的关键。陈健韵刚刚进入保险行业的时候,其实非常煎熬。因为她本身的性格比较内敛,甚至有点社恐,别说去说服别人了,就是和人当面交流,她都会感到压力很大,所以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业绩一直不太好。那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跟我一样:既然想要拿业绩,就要多去参加社交活动,提高社交能力,尽快补齐自己的短板呗。

    但我们也知道,问题哪有这么简单,要从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变成一个舌灿莲花的销售高手,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更重要的是,陈健韵刚从外企跳出来,头顶上还顶着“前外企精英”的光环,多少会有点偶像包袱。要是跟人聊保险、聊产品,没把握聊出彩,根本不好意思开口。而且我们知道,很多人对保险的误解很深,对保险经纪人的态度并不友好,这就让陈健韵更难开口了。

    所以,能力短板再加上心态障碍,这一关对陈健韵来说,不好过。

    但好在,我们高研院的同学都是乐观的行动派,就像罗老师在跨年演讲上讲的,行就行,不行我们就再想想办法。如果短时间提高不了社交能力,还能做点什么呢?

    陈健韵做了一件特别具体的小事,就是把自己说不出来的信息,都用思维导图画了出来。

    哎,这样一来,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因也很简单,很多人提起保险,第一反应就是“产品太多、太复杂,不知道自己该怎么选择”。而陈健韵通过一张图,就能帮客户捋清楚。我在文稿中放入了一张图,主题是“我们为什么需要保险”,大家可以对照着看看。

    在图中,陈健韵把人生的三大风险分别概括为“活太久”“走太早”“病太重”,然后将保险险种和它们的功能一一对应进去。就算你此前对保险业务毫无了解,也能一眼判断出自己最需要哪个险种。

    比如,有的客户在看完上面这张图之后就跟她说:“阿韵,你帮我做一个「走太早」套餐吧,我好像还缺一个给太太的保障。”你看,只需要线上发送一张图,陈健韵不仅帮自己减轻了面对面交流的压力,还能帮客户快速聚焦需求,直奔沟通主题。

    类似这样的科普图,陈健韵做了100多张。后来,她干脆把这些图做成了一本“避坑指南”送给客户。客户对这本小册子的评价非常高,她也因此获得了很多转介绍,找到了业绩的突破口。

    再后来,陈健韵把小册子升级,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保险绘本”。这下个人IP有了,陈健韵再也不用绞尽脑汁找客户,业绩飞速增长。甚至,她还把绘本进行产品化,为同行赋能,帮助新人从业者更顺利地拓展业务。

    你看,过去我们以为非常难以改变的局面,只要我们行动起来,一个具体的小事,可能就是一根撬动难题的大杠杆。所以,陈健韵的故事,给了我非常大启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像她那样,有自己的能力短板,心里还可能有一道自己难以跨越的坎,但没有关系,深入到具体层面,一个最小化的行动,也许就是问题解决的开始。

    深入流程,寻找破局点

    接下来我要给你介绍的第二位同学,叫袁希捷。

    袁希捷是我们深圳校区的同学,他正在创业的方向,是给生鲜行业做数字化系统。

    数字化这个词咱们一点都不陌生啊,现在各行各业,从小公司到大巨头,都在喊数字化转型。我们同事去年去华为物流部参观,一进门就被华为的数字化大屏给震住了,全球的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的交通路线规划系统,都在一个大屏上同步呈现。一个个数字的变动,让你立马就有一种指点江山,全局尽在掌握的感觉。所以一提起数字化,我们脑子当中浮现的就是一个高大上的场景。

    但听完袁希捷的故事,我对这件事有了新的理解。

    袁希捷服务过一个客户,是做农副产品批发的。刚开始他们为这个客户做了一个高大上的系统,开发出各种酷炫的功能。但当他们拿着这样的系统去给客户企业做员工培训的时候,员工居然闹集体罢工。因为这样复杂的系统,乍一看只会增加非常多的工作量,到底有啥用,员工完全感受不到。那员工自然就不乐意了。

    那怎么办呢?跟客户员工宣讲这个系统有多好,让他们学习吗?或者让客户企业的领导从上到下强行推动吗?都不是。袁希捷做了一件事,他跟客户争取了一周的时间,自己深入到客户的工作流程中,去买菜、分拣和送菜,体验了业务员工作的全流程。

    亲自干了一遍之后,他发现,业务员的真实需求,靠想象是想象不出来的。就拿采购员来说,采购员每天收到不同部门的采购需求,白菜2000斤,萝卜1000斤,黄瓜400斤,猪蹄200斤等等,这些菜品都在不同的档口,就得去不同的档口购买。但你也能想到,生鲜行业的菜品价格,每天都是波动的,甚至一天之内的价格都会产生变化,采购员就得一家家去询价比价。你想想,那么多的菜品,光问价,都得大半天。再比如,采购员每天买菜,都得手动抄单,光这件事,每天需要耗费很长时间。时间长还不算,因为菜的品种比较多,价格又各不一样,就经常出现漏抄算错的情况,这就会给公司带来损失。

    有了这样的观察,那要做的就很简单了,袁希捷在数字化系统里,增加了一个功能,每天会给采购员推送所有菜品的公开报价,采购员再也不需要一个个档口去问价比价了。而手动抄单呢,也通过任务分类和分发功能,2秒钟系统自动生成,解决了原来需要消耗40分钟才能完成的任务,还不会出错。

    任何技术,任何产品,最终都要服务具体的人,解决具体的问题。袁希捷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把客户工作的每个流程,每个触点都记录下来,去发现员工的真实痛点,重新去改造数字化系统,那你说,这样的系统,员工自然就能接受。

    现在,袁希捷的团队,已经帮全国7000多家生鲜企业完成了数字化转型。所以你看,即便面对数字化这样的复杂课题,也需要投身在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上。

    面对一个挑战,我们总想着从全局出发,自上而下,想一个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其实,没有具体,就撑不起全局。具体才是撬动全局最有力的杠杆。

    用一件小事,改变16000人的社区

    我要介绍的最后一位同学,他的故事也能说明这一点。这位同学,是西安校区的张小尘。

    张小尘是互联网公司的一位产品经理,今年25岁,是我们高研院10期最年轻的同学之一了。但他做的事儿,几乎让西安校区所有同学都竖起了大拇指。他做了什么呢?

    2021年12月16日,西安的同学可能记得这个时间,对,就是西安疫情刚刚爆发的时间。而张小尘所居住的小区,就是西安第一批出现确诊病例的小区。

    张小尘说,16号那天,他刚刚起床,准备像往常一样去吃早餐,就发现自己的小区突然被封了。疫情来得非常突然,很多居民家里并没有储备充足的食物,眼睁睁地看着外卖、快递堆积在小区门口,却没办法下楼。你可以想象,在当时的情况下,整个小区的氛围有多么焦灼。

    这个时期,网上关于疫情的消息,又在放大大家的焦灼。这个时候,如果你是张小尘,你会怎么办呢?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处在隔离中的人,改变不了任何事情,能照顾好自己、安抚好家人就算不错了。只能坐在家里,等待着形势的好转。

    但张小尘没有这么做。刚好,他正在学习高研院的课程,受到愿景集团案例的启发,他想,能不能运用课程中的知识,为大家做点什么呢?哪怕只是一件小事,也是好的啊。

    说干就干。张小尘在业余的时候,曾经投资过一家叫“陕锅侠”的火锅食材连锁超市,陕西的陕,火锅的锅。这家火锅食材超市所在的小区,也面临着被隔离的情况。小区里很多居民都是这家超市的消费者,于是,张小尘就把自己所有有联系方式的居民,都拉到了群里。这个群用来做什么呢?

    你可能想象不到,这个群最开始,只是做一件特别具体的小事,就是帮大家观察做核酸的排队情况。

    疫情期间,所有人都要一轮一轮地做核酸检测,每一轮排队,都是两小时起。张小尘借助社区超市的地理优势,观察排队进度,每半小时在群里汇报排队情况,这样就减少了大家下楼排队的时间。你看,就这么一件具体得不能再具体的小事,一下子给群里很多居民带来了确定感,减轻了大家的焦虑。

    于是,这个群接下来就变成了互助群,谁家米不够,谁家差蔬菜,谁家缺奶粉,等等,都可以在群里求助。这些问题,张小尘都会一一联系社区超市的员工和志愿者,帮他们解决。

    刚开始,大家发出来的还是米面蔬菜这些生活需求,但慢慢地,群里开始有人问,我的猫粮快用完了,能不能帮我问问隔壁宠物店有没有存货?还有个女孩在群里说,我的鼠标坏了,可是晚上还要加班,谁能借我一个鼠标?甚至有人开始借电钻、借螺丝,这些看起来不是生存必需的东西。

    你看,按理说,这个时候大家更关心的都是更紧急的需求,但因为这个群的存在,大家发现,即使你求助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总有人回应;即使解决问题的资源不充分,但你也一定能看到,有人在帮你想办法。

    就是这样一个个具体的小事累积起来,让大家逐渐从紧急隔离时的恐慌里走了出来,心里越来越踏实。很多居民也开始行动,主动抢着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有一对夫妻说,我们每天多做点饭,让志愿者们也能吃一口热饭,还有居民说,睡在露天很辛苦,志愿者可以来我家午休,等等等等。

    你发现了吗?这就是具体的力量,一个小区16000名居民,原本都在焦灼的氛围里,这个时候,好像除了疫情结束,没有其他办法能结束这种情况。但张小尘就是从一件具体的小事出发,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帮助大家在内心中建立了一层安全感。

    像张小尘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高研院西安校区的班长耿辉,他在隔离期间,组织同学间的管理经验分享和线上的K歌大赛;还有赵璐同学,每天晚上在同学群里推荐一部好电影,喊着大家一起在线观看。这些看起来都是很具体的小事,让更多人在不确定的疫情里,抓住了日常的确定感。

    关于具体,我还想再提几位同学。

    比如,杭州校区从事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设计师李柳英同学、杭一通同学,帮助乡村维护建设成果,并实现长期发展的高熠同学,他们都是深入到乡土之中,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小事儿,推动乡村振兴的实干家。

    还有深圳校区15年的创业老兵陈庆尧同学,他们团队研发的产品,被中国航天研发中心采纳,为中国航天打造五星车间,贡献了力量。

    就是这样一批同学,他们不去空谈未来,而是扎根于具体的目标;不去强调抽象的困难,而是寻找具体的解决方案;不去纠结“为什么”,而是聚焦于“怎么办”。在日常的生活与生命中,全力以赴,让自己成为一个答案。

    我认识高研院同学三年多时间,这是他们带给我最深刻的启发。

    如果你也想和他们成为同学,欢迎你,加入这个终身学习者的共同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0207听书笔记:怎样成为乐观的行动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zg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