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鄙视
外婆有话说
今天上午,张彤偶遇同一个小区的一对夫妻。当他们听说张彤是住在二期时,男的抬头瞟了她一眼。她说,她分明能感到他的不屑。女的用一种十分轻蔑的口气说:“难怪我们没见过你!”原来,他们刚入住四期。
张彤居住的小区虽然都在海边,但一期和二期开发得比较早,三期和四期是近年才开售的。一些新住户这种掩饰不住的优越感和鄙视链,早在去年张彤就有少许的感觉,也没放在心上,今天遭遇啦!她告诉我,还真不是味道,一上午都不痛快。
我劝她说:在鄙视已经变得公然、无畏、无所顾忌的当下,似乎不鄙视无以证明自己的优秀、高端与成功。你就让人家夫妻二人有机会显摆一下,有何妨?
她似乎有所领悟。
无论是外表,还是谈吐,以至于填写一份报名表的能力,更不要说歌咏的表现,这一对老夫妻都不足以居高临下,鄙视同来学习的邻居。一个可以解释的理由,就是他们居住在四期……
鄙视,就是蔑视人,看不起别人。鄙视的本质是一种自我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的本质是内心对等级划分的认可。
从某种意义上说,鄙视链就是事物间的线性排列,该序列上的每个事物都觉得自己比排在后面的事物更有优越感,因此表现出鄙视态度。
鄙视链,不是唯一确定的,只需要一个“意念”,就能瞬间站在某一条鄙视链的顶端,刹那间就能体会到鄙视链顶端带给自己满足。所以说,鄙视链的形成从来不是以鄙视为目的,而是通过构建鄙视链,进而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才是目的。
其实,不管是体现个性,找寻归属感,抑或是消除不安,鄙视,即便是再凶猛的鄙视,都不能赢得个性与安全感,反而会加剧人的狭隘和短视。因为人都不会“自觉”地站在他人所设鄙视链的底端,他一定会想法设法自拟一条鄙视链,站在它的顶端。而自设鄙视链的时候,就是这个人变得狭隘和短视的开始。
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总有人喜欢论剑,分个高低。在各种比较偏好的加持下,鄙视链正以人们想象不到的速度蔓延。
现实生活中鄙视链无处不在:地域鄙视链、相亲鄙视链、游戏鄙视链、专业鄙视链、追剧鄙视链、朋友圈鄙视链、奶茶鄙视链、健身方式鄙视链、电视鄙视链、品牌鄙视链、学历鄙视链、城市孩子兴趣班鄙视链、音乐派鄙视链、听歌APP鄙视链、假“名媛”鄙视链、城市鄙视链、读书鄙视链……但这并不意味着正确。
层次越低的人,内心的鄙视链越丰富。他们的鄙视链多和性、繁殖、金钱、外貌、住房等相关,都还没有上升到知识、才华、教养、责任、精神等层面。
这种内心戏,既不自伤,也伤害不了别人,属于“自娱自乐”的范畴,无伤大雅,只要你喜欢,就可以尽管延长和丰富自己的鄙视链。但凡以这种思想理念来看待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的人,多少有点封建社会裹脚老太太的狭隘。
对外素以多元、包容文化示人的深圳,对内却有着一条脉络清晰的买房地域鄙视链。
简单点说,就是买关内的看不起买关外的,买西部的看不起买东部的,买福田的和买南山的互相看不起,买二号线沿线的看不起买其它地铁线的。最后,大家又齐刷刷地站在一起,集中火力鄙视买坪山的。金钱决定房产的位置,继而决定着你在这座城市鄙视链上所处的位置。
如今社会是多元化的,通过鄙视链建立起的自尊很脆弱。
遭遇鄙视链现象时,咱理性对待就好了。愿意入坑找虐的,找存在感的,找优越感的,提前做好焦虑准备;不愿意入坑的,咱就一笑而过,尽量避开张扬者的锋芒而不落其窠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