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始终对自己的年龄有一种焦虑感。看似不曾直接说出口,甚至还会“倔强”地去抵抗,其实潜意识里还是一直在意着的。
就像你总要认真对待自己每一年的生日一样,比起祝福和喜悦,其实心中真实感受到的是“大难临头”的焦躁和不安。
“XX岁却是这个样子的自己,真的好么?没问题么?”
从25岁前觉得自己好像还有无限可能,到25后每一年都诚惶诚恐地感叹自己的蹉跎。
甚至,你在26、7岁就开始看3、40岁女性的服装杂志。你是有多焦虑才能这样呀……那么,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30”有一种恐惧感的呢?嗯……大概是从26岁开始吧。毕竟之前的日子还是活在『25』的标杆上。
你开始诚惶诚恐地、不自在地接受莫名其妙的“倒计时”。你“焦虑”地不断地设定了距离“30岁”1000天、1年、100天的倒计时……但却发现自己没有勇气去看那些不断减少的数字。而且,1000也好,1年也好……除了引起适时的焦虑,大部分的时间你还是在按照原来那个样子地过。这样无谓的焦虑,并不会带来任何好处。而事实也是,你一边焦虑,一边无助地浪费着时间。
你啊你……
真希望你能再从容一些。但对于20多岁的你,怎么都是不太可能的吧。不过,比较好的习惯是每次都努力准备着,为每年的自己设定一个主题,让每一年的自己都有点不同的意义和期许。不过,都说生日其实是母亲的受难日。其实,在自己庆祝的时候,要记得给父母,尤其是母亲送上感谢。
■
20岁左右时,我对年龄还没有那么敏感。但当追起日剧并更进一步接触日本文化后,“年龄”这个话题便开始在我面前跳来跳去。
每当看一部日剧或者媒体报道,人物在初登场时,名字后总会有代表数字的年龄。
还记得早年非常喜欢的一部日剧《工作狂》。菅野美穗饰演的Hiro,是周刊杂志的编辑,目标是在30岁时当上主编。29岁未婚的她依然是以事业为重的职场女性,参加完女子聚会后说结婚有什么了不起嘛!朋友安慰她说聚会上那些催婚的人只是想通过外界的羡慕来肯定自己现在是幸福的。而“工作狂”的她,也因为想要在职场上更进一步,所以错过了与男友继续相守的时机。
当看的日剧多了,每次都要通过括号中的年龄来加深对一个角色的了解后,我也开始不自觉地关注起年龄。翻杂志看人物报道,也会在意他们年龄。然后比对着自己,思考对自己的启示。开始建立“几岁,在做什么事,该有什么状态。”的印象图。现在想来,无非也是一种“刻板印象”。但无形中,一次次地加深着年龄这个概念对自己的桎梏。
也是很久很久后才知道,日本对于年龄的这种强调,是因为要判断与对方的相处模式,或者尊卑有别是否需要使用敬语之类。
日本人认为,与他人初次照面时都需要集中下精力去了解对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一些参考基准来粗略掌握对方的信息,在已知的交往人群中提取主要的共通信息,然后基于这一定程度的判断来选择与对方相处的方式。然后在不断的交往中、根据对方不断的反应和表情流露等,再不断修正自己的预先判断。以此不断地加深对对方的了解。所以,除了自己看到时感到的年龄,实际年龄也包含了很多信息。其实还挺日本的。似乎没有一定的功课作为基础,就会不安,裹足不前。所以,男人喜欢用职位、名号来判断,女性喜欢用年龄来评价。当然,另一方面是,日本人等级严格,对于初次见面的人会用敬语。尤其是年长于自己的。所以,年龄是判断用语和措词的方式。
如果不接收那么多日剧和日系文化的“洗礼”的话,不知道一路走来会不会轻松一些呢?这些都是不可知的后话了。我一直以为只有自己在心里跟自己较劲,当看到周围不怎么接触日系文化的中国朋友也饱受“年龄危机”之苦,迷茫、困惑一点不少,我就知道这不会是我一个人的“病”。大概是“三十而立”的魔咒吧。
好想跟一直不安的自己说,与其活在不断增长的数字的焦虑感中,不如真正去珍惜那些时间,让每一岁都过得很精彩比较好啊。如此焦虑30岁,是因为活得太庸碌、无方向。有目标的人、笃定的人,每一年都是勋章。
记得看日剧《失恋巧克力职人》时,有一个场景是男主角爽太想问比自己技艺高超的六道到底多大了,但转瞬醒悟过来:以为自己和对方的差距在于年龄,但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一回事。所以,问了年龄就输了。
■
去年,我在巴黎时遇到了意气相投的女朋友,她是个比我小太多的美国女生,才21岁,但机缘巧合却能在那个年龄就攻读硕士。某日,在一同出去玩的路上,同行的一位中国女生问起她的年龄后惊叹:啊,21啊,你是我们这边年龄最小的了。我比你老好多哦,我都22岁了……而现在读的这个硕士要读3年,实在太漫长了……
听到她说自己22却在抱怨自己“很老”时,我心里忍不住吐槽,这也才差1岁啊,差别有多“好多”啊……
然后,那个中国姑娘继续对美国女孩说:你这么年轻就完成了硕士,可以再读个博士呀,但我自己就不能读了,因为再读的话又要3年,毕业时都25了……而且,女博士在中国根本没法结婚……
对年龄、结婚这些未完成“指标”的担忧,造成了对自我深造和高学历的排斥。这些也曾是我害怕、担心,但现在已经想全然否定的、相悖的观点。社会用年龄对我们的绑架,让我们时刻都处在“焦虑”的牢笼中。20来岁前半,焦虑“25岁”的来临。后半,就焦虑“30岁”的大关。但是,迈过这个自设的心理障碍的“坎”以后,一切就好了……
那位中国女生不知道我该多羡慕她的境况。虽然我也曾在和她同样的年龄就完成了硕士。早知道自己会继续深造,我真希望那个年龄的自己有“慧眼”,去读一个博士。但是,人生就是这样。没办法跟年轻人讲道理。所有当下的“幡然醒悟”和“后悔”都是“命中注定”那般。
■
我曾和她有相似的情况,早早就得以硕士毕业了。21、2岁时我还在想象自己25岁在金融街穿着黑西服上班,27、8岁就结婚的样子。当然,理想都是美好的。本以为自己会走在毕业、工作、结婚生子这个顺理成章的轨迹上的,但造化弄人,大概因为自己不够优秀,两者皆没实现。而且在苦痛挫折和挣扎中,反倒开始让自己学会“不惧年龄”。又或者,只能转而为自己找其他“借口”“理由”然后安心地走在如今的路上……
不管怎样,曾“推了”我一把的,是在毕业后独自旅行时,在欧洲遇到的那些比我年长几岁却潇洒自在的女朋友们。她们单身,却继续在追求着自己的学业或事业上的进步。比如,我遇到“我的天使”时,她30多岁,工作之余还在忙学习的事儿。那时,23岁便急于摆脱校园生活的我突然发现,原来30多岁的单身女性也可以继续当“学生”,并不需要认为这是一件很怪的事。这样的女性我遇到了很多。正因为她们,没有我们理所当然认为的那种“XX岁就要做XX”“XX岁要变成XX”的样子,也看不到“年龄”的束缚。
所以,我也开始越发跟自己说,勇敢一些,去选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后,在26岁时做出了新决定,转换了新轨迹,将自己的生活环境更换到了东亚的岛国上。
5、6年倏忽而逝,当我去年想再去德国见“我的天使”时,她告诉我她正在忙着交她第二个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不一定有时间陪我。虽有遗憾,却忍不住感叹她的精力充沛和对自我提升的不断追求。
所以,我总是告诉自己,如果因眼前的束缚和困境感到局限时,想想地球上的其他角落,总有人在过着自己选择的人生,不被束缚,并勇敢地面对错失的一切。所以,再坚强一些,不要被他人的评价而影响了自己。
■ “老女人”
最近这些年,因为自己的“超龄”,所以身边比我年龄小的朋友变多了。如果不被刻意问及,我并没有大方地跟他们分享过自己的年龄,毕竟,自己还是没有坦然地迈过这个“坎”,也怕被“90后”小朋友们区别对待。
当我刚过完自己29岁生日后,一位平时相处要好的朋友知道我的年龄,震惊之余,开始时而戏谑地开起我的玩笑。
当她邀请我去周六的pub却被不喜吵杂的我回绝后,她用玩笑地口气说“因为你老了”。虽然我并不同意这个观点,毕竟我只是想坚持自己的作息,且从来不喜欢clubbing。所以,克制了下自己的情绪,笑着回应也诚实地跟她说这和年龄无关,不需要总来提我的年龄。大概她玩性大发,反倒进一步地说了好几次“你这个老女人”来回应。
人生第一次被以“老女人”称呼,且来自一个比我小几岁的女孩子。所以,这个社会对女性的宽容度之低,不仅来自男性,还来自女性自身。但比起生气,那时更多地是觉得几分孤独。毕竟,我正在走的路,显得那样“离经叛道”,不合常理。
之后,这样的“玩笑”也时而有之。她轻描淡写地说,其实我们的时代还是进步的,不然,你看你这个年龄,你父母也没逼着你结婚不是,虽然他们着急,但是也给了你自由。你看我们也没觉得和你有很深的代沟,也没有歧视你……
“歧视”,是她真实说出的词。
那时忍不住想,在这个比我小几岁的她的眼里,快30岁的我是设么样子的呢……?
年轻时,尤其在20岁刚出头时,一边焦虑,一边也有着有恃无恐的对年龄的优越感吧。
其实我也曾有过。
只想跟比自己年长的人“玩”和一起工作,也是因为除了自知自己各方面经验不足以外,也是潜意识中有“自己年龄小,所以有犯错和不成熟的借口”以给自己退路……
22岁读硕士时,班里有一位27岁的姐姐。我和她一直关系很好,既把她当朋友,也愿意在她面前撒个娇。对那时的自己来说,“27岁”似乎遥不可及,也必然呈现出一些经历过世事“老态”……然后心里有几分庆幸,好在自己还在学校,自己依然很年轻~
谁想过,几年一晃而过。当自己到了“27”、甚至“29”的年龄时,发现自己并没有比“22岁”的那个自己“老”成哪个样子。
还记得我之后又跟一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吃早午餐。那天恰巧她25岁生日,我就祝她生日快乐,还问她晚上要不要搞点小聚餐、庆祝一下。因为我记得我25岁那天,在心理层面很隆重也很精心地过了一次。选好自己喜欢的主题色、买了具有意义的小礼物,手作了蛋糕,第一次邀请了朋友和我一起聚会,然后好好地写过一篇日记。
但是,朋友却赶忙摆手说,别别别,我可不想庆祝。20岁之后就不喜欢过生日了,觉得又老了一岁。过节也不喜欢。
朋友继续说:“你不觉得变老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么?我要是真到了30岁那天估计得疯了……”
她大概把我当同龄人看待,自然从来没问过我年龄。所以,她说这些时一定不知道面前坐着的我刚过完自己29岁生日,马上面临的就是她觉得要“疯了”的“30岁”。
我问她,你不觉得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的精彩么。因为这也是我一直在试图劝服、又或者麻痹自己的话……
她说,在国内,30岁,存不下钱、买不起房、工作一般、孤家寡人的话,多可怕呀……
嗯,又很好地对我补了一刀。
■
曾经,年轻的自己觉得自己生在一个特别好的年代。但是,当有一天,自己成为了“后浪推前浪,前浪死沙滩”中的“前浪”时(大概就是25岁之后有这样深刻的感觉的吧)。每过一天、每走一步、每接触一个比自己小的人,都不自觉地会条件反射地给自己一次来自“年龄”的伤害。
但现在想来,能真正定义自己年龄,在哪个时段有怎样状态的,只有自己。虽然这是一句倔强的话,而我也未能潇洒地全然贯彻。毕竟,生活在社会中,即使自己能放得开,也难免受到他人的评价。
那么,继续说给自己听:
希望你内心轻盈又丰盈,不要被很多世俗的条条框框、很多攻击所打败。
希望你幸福。
网友评论